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不会简单地重复。
2019年大修,辗转了大半个中国,从浙江杭州“迎娶”来了裂解冷箱;四年前的2015年大修,奔波大半个中国,把裂解气压缩机内缸送到辽宁葫芦岛修理,之后再克服艰难险阻运回。
四年,一样的整装待发,一样的胜利归来;四年,不一样的人员,不一样的经历,因为一个共同的初心——全力以赴保障物资到货,确保重点工程和大修后墙不倒。
历时20天,跨越5300余公里,7月30日晚上,当拉运着裂解冷箱的大货车缓缓开到大乙烯装置检修现场时,石化公司又成功完成了一次长途攻坚。
一张通行证
2018年11月底,公司加工轻烃炼油及乙烯优化调整项目获集团公司批复,其建成后将为公司优化乙烯原料,增产高效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该项目化工部分主要是对百万吨乙烯装置进行适应性改造,新建年产15万吨乙烯的9号裂解炉。
据了解,原料混合气必须经过冷箱的低温分离,才能生产出乙烯产品。作为乙烯装置的关键核心设备,冷箱的结构精密、制造难度高、价格昂贵。为满足新建项目后的装置生产需要,公司从浙江杭州采购了裂解冷箱。新建9号裂解炉要实现与大修同步开工,裂解冷箱能否如期到货,关系到公司检修的总体进度。
7月11日20:00,装载着裂解冷箱的半挂车从杭州出发。车货总重72吨、高5米、宽6米左右,宽度和高度达到大件运输四级标准,沿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甘肃、新疆等7省5000余公里,需要办理跨省大件运输许可通行证。

通行证的办理程序烦琐,需要核审的手续多。首先要在网上申请,由所经过的各省大件运输审批人员网上联合审批,高速路政还要到装好货的停车现场,核查车货的长度、宽度、高度和重量。一般来说,通行证批复下来需要十几天时间。
为保证尽快到货,不影响检修工期,石化公司领导积极协调办证工作,与政府管理部门取得沟通,向总部请示……与此同时,属地单位、项目总承包方、设备厂家等所有力量,也全部参与到办证事宜中。
紧接着,冷箱项目总承包方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物资采购部主任张英志、公司物资采购部副主任李斌、杭氧股份有限公司运输部副书记王建勇等7人,先后赶赴山东、河北,与运输车队会合,全程参与沿途运输的协调工作。
“公司领导多次强调,冷箱一定要按时到货,所有部门要不分彼此,全心投入,集中力量快速办证。我们也下了决心,各方人员要合力攻坚,全程跟踪车辆运输,护送冷箱安全到达独山子。”李斌说。
在石化公司领导层的积极协调及各方全力支持下,办证工作进展顺利。在接到公司的请示报告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在南疆调研的赵冲久副主席亲自协调,交通运输厅、地方海事局、路政管理局等单位大力支持,快速办理超限运输手续。
运输通行证从申请到批复,仅用了4天多时间。“效率太高了,感受到独山子石化公司的领导高度重视物资到货情况。”王建勇说。
一路遇考验
出杭州不久,在G104国道浙江与江苏交界处的父子岭收费站,车队就遇到了障碍。
收费站的车辆行驶道宽度,半挂车无法通过。在尝试了将车辆主体升高、拆除限宽杆后,依然无法通行。为了不影响高速收费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家决定卸下货物,让空车先过收费站,然后再重新装车,可这样肯定会造成收费站前后的交通堵塞。
车队向当地政府求助。交警对收费站路段实行了临时交通管制,并协调来了装货吊车。冷箱的一卸一装,用了半天时间。一路高速,相对较顺利。车辆进入内蒙古之后,路况变差。大家每天早早地起床赶路,白天马不停蹄,经常在零点后才停下休息。因正值旅游旺季,加上车队一行人数多,半夜在服务区很难找到床位,夜里两三点钟才能住下休息是常事儿。
连霍高速沿途多处在改造,车队进入新疆哈密后被迫改走北线,从哈密改变路线,在红山口出口下高速,经省道238、303,再上大奇(大黄山至奇台)高速,即从哈密到木垒、奇台,再经富蕴、北屯、福海到克拉玛依、奎屯,最后到独山子。这样的绕行,比原计划多走了800余公里。
路程临时有变,前方未知因素多。为了摸清路况,给大货车提供准确的通行信息,车队需要有人坐先行车探路,弄清哪条路可行、哪个收费站要逆行、哪个路基可移动,并测量沿途路段的宽度、限高杆高度等,再通过微信将路况图文信息发送给后方的司机,为制订通行方案赢得时间。“新疆这一段的检查站、收费站较内地多,每走一条道路、每经过一处收费站,都要精准测量高度、宽度等尺寸。”随行的乙烯一联合车间工艺技术员许宏伟说。
与此同时,石化公司运输公司也派出人员提前在新疆路段探路,为冷箱运输提供了技术支持。
受道路宽度、限高杆高度等限制,抬高车体、拆装限高杆、加宽路基、挪石墩路障等,成为了行进过程中的常规动作。在186团检查站,货车在交警的协助配合下,逆行通过;在恰库尔图收费站前4公里的检查站,大家移开了15个一吨多重的路墩,才得以顺利通过;在从奎屯进入独山子前,货车连续经过7个桥洞、10个限高杆,为得到准确的通行数据,连续多点测量用了好几个小时。
受困木垒县
7月26日,货车从红山口下高速进入木垒县,遭遇到了一路上最大的挑战。
238省道宽为7米,为双向单车道,货车行驶在这条路上,占据了80%的宽度,造成过往车辆通行不便,会车时存在困难和危险。而7月底正值新疆旅游黄金季,沿途大货车、旅游大巴车比较多,货车只能艰难缓慢地行驶,五个小时才行驶了30公里。

余下的省道238、303路程还有近90公里,此时天色已黑。李斌将情况汇报给在后方密切关注物资运输情况的公司领导。考虑到行车安全,也为了防止造成大规模的交通堵塞,公司领导当机立断,要求货车在道路两侧找空旷地带临停。当晚23:00,公司领导联系到奇台县长张峰,并通过他与木垒县领导取得联系,说明途中的运输困难,希望对方能给予帮助。两县领导接到请求后高度重视,7月27日,木垒县长吾尔肯亲自协调,由交警负责人带领货车司机查看全程路况,制订通行方案。在考虑到省道303无临时停靠点后,决定实行全段交通管制。交通部门克服了车流量大、线路长、路口多等重重困难,管控路面,现场疏导,清理障碍,保障了冷箱运输货车的通行。
7月27日19:00,货车经省道303到达木垒县大浪沙收费站。在确认货车安全上路后,独山子石化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杭氧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又驱车返回木垒县,为交警大队送去了致谢锦旗。8月1日,石化公司向木垒县和奇台县县委、县政府分别送去了感谢信。
“裸奔”回到家
7月30日,货车走奎克高速过奎屯收费站,马上就要到家了,偏偏再次遭遇波折。
奎屯往独山子方向的高架桥最大承重为30吨,而车货总重量达72吨,桥上禁行,只能从高速绕到桥下走。不巧的是,当天桥下正在施工,施工单位搭建的脚手架和铁皮护栏,让原本并不宽阔的道路变得更加狭窄。
公司领导及相关处室再次出马,与奎屯市政府、施工单位积极协调。脚手架、铁皮护栏拆除后,通行宽度满足了,可难题又出现了:因为将车体降到最低,货物最高端距离地面4.95米,而高架桥大梁最低部距离地面4.88米,两数值都按极限计算,也满足不了通行条件,更不用说考虑地面不平、桥梁弧度、货车拐弯半径等因素了。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拆掉包装设备的木箱子,这样能减少十几公分的车货总高度。但是没有了外包装的冷箱,一旦被磕碰,就会留下明显的疤痕,很可能造成质量问题,这是最令大家担心的。
实际的通行过程,也确实惊出大家一身冷汗。车前、车后、车旁都有人持对讲机指挥着司机,货车缓缓行驶,从地面往上看,冷箱最上端离桥梁仅仅有两厘米左右,现场所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好在司机技术娴熟,大家配合默契,不到10公里的路,历时近一天,总算安全通过了。当日下午,在拆除了西九公里最后一个限高架后,货车终于撒欢地跑起来了!所有人如释重负!这时,货车已经行驶5300公里,护送货车的先行车行驶了8000公里,担任探路任务的“尖兵车”行驶了12000公里……
“第一次跑这么远的路,第一次遇见这么复杂的运输经历,总算安全到达了!”运输司机何大伟感慨地说。“看到我们制造的冷箱运到新疆,就感觉是女儿出嫁一样。感谢独石化专门派了‘迎亲’队伍,一路护送。看到‘她’平安抵达检修现场,我们很激动。”杭氧股份有限公司的服务人员卢超林这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