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长占 张杰 通讯员 王涛
这一串可喜的数字,来之不易


在3月16日的生产经营协调会上,石化公司领导层对橡胶联合车间聚苯乙烯装置HIPS线实现高负荷生产的攻关,给予了高度认可和评价。
3月20日,橡胶联合车间副主任杨昌辉端坐在聚苯乙烯装置操作间,认真记录着实时生产参数。作为HIPS线提负荷的攻关负责人,他清楚这块“骨头”到底有多难啃。
在2011年建成投产的HIPS线,因设计缺陷,存在诸多生产瓶颈,生产线长期保持70%的负荷。车间一直有提高负荷的想法,从2019年3月开始,HIPS线高负荷运行的技术攻关进入快速执行阶段。
“HIE-M属于客户定制牌号产品,我们没有专利商的支持,没有90%负荷的产品配方、生产数据等,一切要从零开始。”杨昌辉说。
▲杨昌辉
从装置以往的生产过程中寻找经验是可行的办法。从2011年装置运行以来,车间就安排了团队记录每次生产配方、每项生产参数、每次化验结果等,并统计分析大数据,不断测试工业生产校正系数,逐步建立完善了符合装置实际的生产模型。直到2017年,这一模型才有了可参考的意义和价值,2019年初,HIPS线负荷由70%提高到80%。
生产方案改了四版。
在杨昌辉看来,面对技术“盲区”,只能反复地大胆设定、小心验证。
为了能按计划提高负荷,在疫情防控期间,杨昌辉和车间工艺技术员金方友特批入厂,专心研究生产方案。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两人就开始讨论研究方案,经常忙到深夜一两点。因为诸多生产细节必须到现场逐一确认销项后才能定下,他们办公桌上厚厚一沓新打印的流程图已经被圈点得面目全非。
▲金方友
2月26日,聚苯乙烯装置HIPS线按既定计划提升负荷。关键控制参数如过山车般起伏,岗位人员的心也随着反应曲线一起波动。
面对反应波动,杨昌辉果断下达了一系列装置从未有过的操作指令。
2月28日10时,生产反应趋于平稳。大家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杨昌辉和金方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所有的调整操作。
3月6日,车间再接再厉,按95%负荷的配方、参数调整,定制牌号HIE-M在3月12日首次实现每小时4.5吨运行。面对技术空白和经验盲区,橡胶联合车间硬是闯出了一条新路。

“在生产装置的设备没有任何变动的前提下,将一套顺控改为两套顺控,同时加入排队及新配方程序,确实难度不小。”信息网络公司乙烯仪表车间设备高级工程师韩丛杰(下图)说。
配料程序时间长导致的低负荷,成为装置增产创效的瓶颈。正是优化调整程序逻辑这项工作,让作为仪表技术人员的韩丛杰,与橡胶联合车间的杨昌辉、金方友成了攻关搭档。
而程序改动的最大困难则是,实际生产过程中送料泵、阀门和流量计同时使用时,控制逻辑会因冲突而终止。在乙烯厂的带领下,橡胶联合车间与仪表维护人员转变思维,在顺控总程序中单独设立子程序,实现了整套控制逻辑由逐项运行到同步运行的转变,并对批料配制程序步骤作了调整,程序时长缩短了一个多小时。
经过反复翻阅资料、上千次调试程序,包含3925行代码的顺控程序确定下来了。从2月23日开始,住进厂内的杨昌辉、金方友、韩丛杰,连续四天反复在模拟机上完整地测试程序。直到下装最后一小时,他们还在作最后的完善。
2月26日上午,新的顺控系统开始在实际装置上测试。因为装置不能停工,下装测试只能“见缝插针”,每次留给测试的时长只有40分钟。因新程序随时可能在真实生产环境下诱发意外,杨昌辉、金方友、韩丛杰在操作台前全程坚守,作好应急处理的准备。程序投用过程中,他们密切监控20多个阀位的动作情况,若任何一个出现异常,程序就会终止运行,物料的配方就会出错。
新的顺控程序测试成功,HIPS线提升负荷的最后一关打通了!三个人高兴得击掌相庆。

“HIPS线的负荷最开始是70%,后来是80%,现在又提高到95%,我见证、参与了它的每一次突破。”金方友激动地说。
聚苯乙烯装置HIPS线生产的聚苯乙烯产品高抗冲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汽车、器械、家具、电子产品等领域。高负荷就意味着高效益,而负荷每上一个台阶,就意味着要做一次技术攻关。自2011年以来,车间意识到了运行瓶颈,并积极想法解决。
近10年来,橡胶联合车间员工在操作中熟悉装置,不断优化完善因设计导致的生产瓶颈,就是为了能早日提高生产线负荷。
针对装置风机运力无法满足输送高负荷产品的情况,车间精打细算,把其他装置淘汰的风机拉过来,并线运行后解决了风机运力不足的问题。
因原料中橡胶黏度大,而HIPS系统预加热器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换热器管束特别容易出现堵塞现象。车间在2019年大检修期间增加了换热器跨线,使预加热器具备了在线更换条件。
低顺胶熔融指数高、脆性高,橡胶切碎机“吃”料困难,经常出现堵塞的情况,操作工必须守在进料仓旁边,以便及时处理问题。班组员工通过摸索,先后尝试用暖房软化胶块、对胶块剖面切角等办法,最后车间把每块低顺胶进料胶由35公斤改为25公斤,切碎机卡胶堵塞的现象大幅减少,切胶效率提高了,为橡胶溶解程序运行“腾出”15分钟时间,为生产线提高负荷创造了条件。
每一次尝试创新,都是车间员工智慧的体现。每一个优化改进,都让装置离高负荷运行的目标更近一步。近十年时间,橡胶联合车间的员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陆续攻克了大小12项制约装置高负荷生产的硬件瓶颈。
今年初,橡胶联合车间积极落实独山子石化公司和乙烯厂工作会精神,成立了降本增效专项领导小组,开展技术攻关,推进生产优化,高负荷、高质量、高效益成为车间上下的努力方向。
2月份以来,除了聚苯乙烯装置HIPS线实现高负荷运行,车间顺丁橡胶装置也攻克聚合釜压力高的难题,双线负荷提高了8%,橡胶年产量将迎来新突破。3月2日,丁苯橡胶装置转产T6302H,车间大胆创新,双线运行拉低原牌号物料,过渡料创历史新低。
“每一次生产操作成功,都会提振我们的自信。而真正让我们充满信心的是,车间每个人都投入优化生产工作之中,不停地贡献着力量。”杨昌辉说。
初春三月,乍暖还寒。在挖潜增效的大路上,橡胶联合车间已经以冲刺的速度跑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