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修开始以来,研究院负责的所有项目实现了安全、质量、进度受控。检修期间,研究院探索出了大修工作的“安全密码”。
“安全密码”之一:评
为确保检修项目全过程受控,研究院针对大修管理岗位人员的风险管控、专业把控、应急处置等三方面能力组织开展评估;对参与大修的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技能、检修专业知识、应急操作能力的评估;对安全监督监护人员重点进行监护职责、大修风险识别与管控、作业许可及HES基本知识考试,确保各岗位人员能力满足检修需求。
“安全密码”之二:审
针对承包商设备设施等4大类24个项目进行HSE管理审核。对查出的问题确定整改期限,并进行跟踪验证,确保了承包商管理可控,保障了大修项目的顺利进行。
“安全密码”之三:抓
研究院根据大修计划积极布置各项现场工作,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充分做好作业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的梳理,周密筹划,细致安排。每天晨会通报前一天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协调的事项。中午进入现场前开会,对作业人员提出的问题细化落实措施,提醒安全注意事项。相关领导、专业人员现场跟踪监督安全质量进度。通过对作业过程全面实施管控,有效促进了各项大修工作的完成,做到了“隐患清、情况明、无疏漏”。
“安全密码”之四:促
研究院党支部找准大修攻坚落脚点和切入点,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大修各项工作中生根落地,把大修工作作为锻炼干部队伍、改进工作作风的“责任田”,作为检验主题教育的“主战场”。党员率先践行“四个诠释、表率引领”,及时了解大修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现场工作的“参谋”、后勤保障的“基石”。
“安全密码”之五:改
改进机关作风,服务基层,服务大修。大修以来,由研究院机关党支部牵头,党工团联动多次给参与检修的人员送去了西瓜、饮料、防暑降温药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材料送到各基层单位的党员干部手上。
据统计,自大修开始至今,研究院机关累计近百人次深入一线参加各基层单位晨会,现场服务、协调、指导各项大修工作,得到了广大员工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