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大修,重整加氢联合车间有这样一股年轻力量:2015年大修,他们是守护装置、保卫检修的消防员;今年大修,他们是奔波在现场的生力军。从消防战线转岗到生产一线,从消防员到检修人,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昔日猛将如今挨“骂”最多
2016年从独石化消防支队转岗过来的明成龙,对于今年大修的感觉是“此大修非彼大修”。2015年大修时,他作为消防员到各装置进行消防监护,时刻保持警戒状态,当时只是觉得和装置操作人员有着不一样的责任、不一样的辛苦。
“变身”之后,他说:“这次停工检修,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大考场,时不时就会听到‘小明,刚刚倒柴油流程你是怎么回事儿?阀门要慢慢关,你这样猛猛地几下子,不知道会造成波动吗’‘小明,石脑油流程泵房顶上的管线有没有阀?不确定就赶紧去看一看,小心点儿,一会儿别倒错流程’‘小明……小明……’在整个停工过程中,我跟着班里的老师傅去倒流程,每次都会有“十万个为什么”等着我,一不小心说的不对,班长就会对我一阵‘炮轰’。所以,我成了班里被‘骂’得最多的那个人,但也是学到东西最多的那个人。”
“以前,觉得自己专业知识学得还算不错,平时操作调整也能一调一个准儿。但到了真正停工时,突然发现自己差得太多、会得太少了。以前倒流程很多阀都不动,只要看看知道是什么管线就好。这次,我真的是把所有的阀都关了一遍、开了一遍。印象最深的是停工时污油泵抽不上量,这个小小的意外,让我了解了泵的内部结构。还有污油罐的清洗,也让我感受到了清洗的艰难。这些都是平时生产中无法接触到的东西,感觉经过这次大修,自己在技术上真的往前跨越了一大步。再让我倒一次流程,我就可以真正做到一调一个准儿了。挨了那么多‘骂’,值呢!”说到这儿,小明开心地笑了。
跟着名师走“捷径”
同是2016年转岗过来的张龙,这次停工时和王延飞师傅负责装置反应区域的退油、吹扫工作。
王延飞是参与了2016年100万吨蜡油加氢装置改造、开工全过程的“元老级”师傅,跟着他学习,那真是走“捷径”。
关于2015年大修和今年大修,张龙说:“2015年,我是站在装置路口看着人忙,但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状态。虽然预料到转岗后的第一次大修会很忙,也做好了思想准备,但真没想到是这么紧张繁忙、这么辛苦劳累。工艺岗位我才顶岗没几个月,好多东西都还没有上手,趁着这次大修,我准备跟着飞哥好好地干一场。你别看飞哥看着很凶,脾气火爆,但是他脑袋里装的东西真的是太实用了。前面学岗的时候好多管线我都是对着空视图学习,然后再到现场找位置。现在,只要跟着飞哥把装置上的流程倒一遍,就把管廊上面的富胺液、冷蜡、热蜡、新水、蒸汽线等十几根管线的位置、介质、作用都摸清楚了。还有柴油置换这个‘大工程’,平时是接触不到的。这次飞哥和我边讲边干,帮我把岗位的流程整个都串起来了。这次停工我太幸运了,真的是跟着名师走了一次‘捷径’。我准备后面再跟着飞哥学习工艺内操岗位,趁热打铁,利用大修把100万蜡油加氢岗位全部学完。”
张龙全身心投入到大修中,不能为妻子分担一些家务,帮她洗洗碗、做做饭,他的心里很愧疚。
去年,他们刚刚有了宝宝,妻子照顾孩子十分辛劳。母亲不辞辛苦来帮他们带孩子,他都没有时间陪母亲聊聊天。
他说:“因为母亲来了的缘故,我有了主心骨的感觉,可以全身心地扑在大修中,觉得自己更年轻、更有干劲儿了!”
战场转变,精神不变
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的魏景兴说:“大修就是要干最脏、最累、最苦的活儿。当过消防员的人字典里从来没有‘害怕’两个字!”
装置停工期间,魏景兴与何平师傅分到一组,负责吹扫火炬线、污油线,清理容器和下水系统。
停工吹扫是安全检修、绿色检修的重要环节。自从接了这个活儿,魏景兴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好几次,已经交班回家休息的魏景兴,接了班长的一个电话,不问缘由、二话不说就从家里赶过来,开始了不知多少小时的“连轴转”。
清理完下水系统,为了把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他和何平在回收桶中翻来覆去地一个一个“过筛子”,严格按照要求分拣垃圾。手套扎漏了也顾不上换新的,就那样一手脏污地继续干。
明成龙、张龙、魏景兴,从消防员到检修人,身份转换了,岗位改变了,但他们做到了战场转变,精神不变。
在热火朝天的大修现场,他们的故事不是最特殊的,也不是最感人的,但却是最真实的、最走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