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一直是公司领导关注并强调的重要工作,它还作为第25个“冬百”活动重点任务之一被提出,可见重要的程度。
为什么要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它到底有哪些优点呢?
事实上,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集团公司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机制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纠正、自我提高地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执行好这项决策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可以有效斩断危险从源头(危险源)到末端(事故)的传递链条,形成风险辨识管控在前、隐患排查治理在后的“两道防线”。
要做好这项系统工程,打好基础是关键。
目前,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平台已经上线,怎样通过平台去开展下一步工作,需要各单位认真思考。当一项工作需要突破时,方法思路就显得格外重要。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关键是对风险隐患的排查和评价。但是如何评价?以什么为标准呢?
对此,公司副总工程师于强曾指出,不妨以设计值为标准来进行安全风险和隐患的评价,设计是源头,是规则,把它当作参照标准是稳定可靠的,通过实际值和设计值之间可能发生的偏差,来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向外延伸扩展,有理有据又有序,繁而不乱。
排查和评价的标准有了,接下来该怎么查?谁来查?怎样才能查得细致、全面、到位,而又不枯燥乏味呢?
于强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排查出隐患。“查”必须建立在“懂”的基础之上,不熟悉设备和工艺流程,不懂技术,是很难查找到深层次风险隐患的。因此,在安排人员上,必须要考虑专业性,排查主管人员必须是专业的技术人员。
其次,要避免将排查工作孤立起来。孤立起来,一是比较枯燥,二是容易变成负担。要想办法将其融入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比如,和职工培训结合起来。在分专业、分设备排查风险隐患时,由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备课,开展培训,分装置、分设备从设计源头、原理讲起,围绕其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从各个专业的角度带领员工深入剖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通过开展培训查找风险隐患,达到培训和风险隐患排查合二为一、一箭双雕的目的。
工作思路、方案、标准、措施有了,剩下的就是执行了。如果执行、整改不到位,隐患依然不能消除,甚至有可能增添新的隐患。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要提高认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重点抓,准确把脉,精准施策,强化责任落实,全程督导,确保执行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