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局势严峻,大家期待的返岗时间被不断延后。
病毒要隔离,同时独山子石化生产不能停。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必须倾力保障生产安全平稳。只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只允许最少的员工到岗维持生产。
热电厂发电运行部的管理人员和骨干们坐不住了。热电厂是石化装置的动力之源,像心脏一样供给水、电、汽,是各装置生产的稳定器,别说停机了,连一点儿波动都不能有。发电运行部让多少人来上班合适?让哪些人来上班更好?

决策
首先,他们需要一个果断的决策:2月2日,公司管理层研判当前防疫形势,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当机立断决定全厂上下改变工作模式,从一线管理岗位和技术骨干开始,带头驻厂,率先垂范,以最低上岗人数确保生产平稳运行。

号令
紧接着,他们还需要一声集结号令:2月4日中午,热电厂发电运行部主任率先住进自己的办公室,一张简单的床和办公桌融为一体。简单安顿后,他开始拨打同事们的电话。


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副主任周长生,对他说:“单位需要你,要驻厂,不能回家,你有问题吗?”

只听电话那头不假思索地说:“这个不是问题。”对于周长生来说,主任的电话在他预料之内,甚至还有点儿期盼,因为防疫和生产的双重压力,只有驻守岗位,他的心才能真正踏实。

第二个电话周雷打给了副主任工程师默会龙。默会龙家有两位70多岁的老人和两个孩子,只有媳妇一人在家照顾。主任周雷让他好好考虑再答复,但没想到电话那头却说:“我可以的。”

第三个电话周雷打给了副主任工程师陈刚。陈刚是一位在一线工作26年的老师傅了,电话那头的回应依然是痛快的。
一声号令,当天集结。主任周雷说:“很感动,这场全国突发疫情带给我们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同样也让员工们展示现出了从未有过的担当。”
挑战
接下来,一个车间原本由十几个专业口工程师负责的运转责任,突然全部落在了这4位骨干身上。身兼数职后,他们还需要迎接更大的挑战:防疫、生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面对看不见的病毒,集控室是他们要守住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每个班都有18名员工在监屏、操作,保障人员安全,就是保障生产不停。

于是,从门口的测温、登记、消杀到室内通风、消毒,再到密切关注每一位员工的身体状态,他们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丝毫不敢懈怠。
经常是防疫新措施布置下来时,已经是夜里12点了,他们舍不得睡,要赶紧分解,立即落实,动作越快效果越好。周雷说:“这个时候对于我们驻厂的骨干们来说,已经没有上班、下班的界限,更没有白天、黑夜的分别了,立即落实就是最好的做法。”
平稳
守住了人员的安全后,他们还需要守住装置平稳生产的防线。原先十几个人一起安排的大值班,每位骨干十几天才轮一次值班巡检,现在大值班变成了小值班,每位骨干平均三天就要轮一次。

一个车间三套装置,全部的巡检点和关键设备、辅机设备以及远端盲点都要密切关注,工作强度很大,往往一趟巡检下来,他们就热红了脸庞,流下了汗珠。
陈刚说:“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克服疲惫心态,密切关注设备状态,对所有异常现象异常敏感才行。人多有人多的干法,人少有人少的办法,就是要有信心,干出质量和效率来。”
给力
24小时驻厂,十二万分的谨慎,很快让他们见到了坚守的效果,他们的确需要一次鼓励来增加能量了。2月11日中午,巡检人员发现烟囱有些异样,可是有环保设施加持的烟囱,排放的应该是无色无味无害化的水蒸汽才对。

面对首次异常情况,默会龙迅速调取所有工艺参数,和其余骨干一同分析原因,从查找原因到最终解决,他们迅速让一切恢复正常。默会龙说:“幸好我们都住厂里,要是这个时候在家可就麻烦了,来回打电话询问都是在浪费时间,要知道每一个问题的黄金解决时间也就是刚开始的十几分钟。”
迅速发现,及时解决,到目前为止,五炉三机以95%的负荷平稳运行,让他们觉得暂时回不了家也值了。
必胜
在别的城市都在为各个企业积极复工做好一切防疫措施的时候,他们可以自豪地说一句,独山子石化公司从没有“复工”一说,而是“没有停工”。为了不停工,他们和所有驻厂员工一起,边抓防疫边保生产。

一场疾病,是对一个人自身免疫力的一次考验;而一场突发的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事件,是对一个团队乃至一个企业的巨大考验。周雷说:“相信经历过严峻考验的我们,会更加团结、高效、自信和有经验,我们已经驻厂坚守10天了,什么时候结束还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疫情不退,我们也不会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