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战役打响后,按照公司“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要求,炼油厂催化裂化联合车间迅速行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坚守岗位,深入现场解决装置实际问题,积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确保生产经营不受影响。
生产副主任汪正武,是该车间6名驻守的党员干部之一。

2月14日10点20分
从操作室了解完生产情况,汪正武立即赶往炼油厂生产视频会的现场。生产视频会每周一、三、五召开,传达石化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安排各车间的重点工作。
11点30分
针对视频会上提及的防误操作、防冻、防凝、防泄漏等工作,结合车间装置运行实际,汪正武和办公室的同事一起沟通确认,认真梳理完善方案。11点30分,他打电话给班组值班长,提醒注意监测干气脱硫塔液面。

12点左右
12点左右,汪正武到装置巡检。车间16名领导干部,现在驻厂的有6名。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增加了,巡检的频次也多了。顺着框架梯爬上爬下,在三套装置间穿梭,一趟巡检要用1个多小时。

9台空气冷却器是车间的重点防控设备。前期冷却器管束出现过温度偏低的情况,车间采取以毛毡覆盖管束、调整风机转向等措施后,温度已经保持在了正常范围。现在,车间加大对空气冷却器的巡检力度,增加检查频次,车间不定期抽查班组巡检情况,加大对责任落实的考核力度。每天,汪正武都要检查空气冷却器。

中午1点
中午1点,到了午餐时间,汪正武仍在操作间翻动着DCS画面,查看生产数据。各班组目前保持9名最少上岗人数,平时每个班有13名员工在岗。班组人手有限,汪正武过来看看大家的精神状态,查看是否有重要的操作。

两点左右
中午两点左右,汪正武趁着吃午饭的间隙,打电话询问家里的情况。

下午4点多
车间每月使用30吨左右“三剂”化学品,疫情防控期间,这些产品能否及时到位关系到车间装置的正常生产。车间一方面通过优化操作减少“三剂”用量,另一方面安排专人负责对接厂家、清点库存。随时关注物流动态,是汪正武每天的工作之一。目前,车间的“三剂”储备量能够保证装置两个月的连续生产。下午4点多,汪正武与催化剂供应商再次联系。

晚上
晚上不忙了,汪正武通过手机和家人联系。和车间其他五名领导干部一样驻厂坚守,汪正武已经11天没回家了。家里两个孩子,大的五岁,小的一岁七个月,由岳母和媳妇照看。心里牵挂着家人,他经常通过手机视频询问老人及孩子的状况。汪正武的手机里存着很多孩子的照片,不忙时他也会反复翻看两个女儿的照片。这段日子住在车间,没有机会照顾家人,疫情过后好好地陪陪老人、妻子,抱一抱可爱的女儿,是汪正武的心愿。

工作15个小时以上
保障装置安全生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车间的值守干部在装置区、操作间、办公室之间奔波,每天走路超过万步,工作时长在15个小时以上。有人因为忙碌会忘记订餐,赶不上饭点吃饭更是常有的事儿。

深夜1点左右

2月14日,该车间一催化装置保持80%的负荷,气分装置保持70%的负荷。在低负荷生产情况下,介质流速慢、原料性质变化偏大,主操的操作难度增大。班组员工说,汪正武的技术出色,是大家的主心骨。2月11日晚上9点,因原料性质变轻,分馏塔液面、塔底温度偏低,需要快速调整。汪正武立即联系炼油厂生产值班领导及上下游装置,及时协调班组人员调整参数。深夜1点左右,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这期间,汪正武一直待在操作室指导操作。回到办公室休息时,已是深夜两点多。
这是独山子石化一名驻厂员工普通的一天,在疫情管控的特殊时期,石化公司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和担当。领导干部驻守车间,技术骨干、倒班员工集中居住,车间员工上下一心,担责尽责。三套生产装置平稳运行,疫情防控工作按要求有序开展,一催化装置实现安全生产7900余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