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全面复工阶段
防疫情保生产依旧不放松
●记者 吴长占 特约记者 常国敬
按照上级疫情防控部署,结合生产运营实际,独山子石化公司进入全面复工阶段。
公司上下慎终如始
对疫情的警惕性、防控要求不放松
持续做好
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复工复产等工作
3月9日,公司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首个工作日,记者来到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装置区,了解炼化生产、员工岗位操作等情况。
3月9日早晨,记者在大乙烯、小乙烯南门看到,通勤车辆陆续到达厂门口后,上班员工有序下车,依次排队接受入厂前的测温。入厂员工数量明显比前几日增加,但现场秩序井然。
入厂后,员工们又陆续乘上通勤车,按班车路线到达工作地点。还有一些员工进厂后步行至装置,没有出现扎堆聚集现象。

上午10点,入厂高峰期已过,内保支队统计数字显示,从大小乙烯南门进入厂内员工较前几天早上增加600余人,进厂私家车增加100多辆。目前,全天从大小乙烯南门进厂的员工在3000人以上,私家车有900多辆,已接近年前数量。
在化工第一控制中心、化工第二控制中心、炼油控制中心,均有车间班组人员值守,对所有当班人员测温、消毒及登记,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3月9日,记者在化工第一控制中心见到烯烃一联合车间的员工李可可,他正在测温登记点对进入操作室的员工进行测温。化工第一控制室是公司一级疫情防控区域,除了200余名班组及维护单位的员工外,其他人禁止入内,就连外操也不能进入。前期李可可一直坚持上班,基本熟悉进出人员,但他依然按照规定认真进行测温、登记等工作。
因一线倒班员工多数一直坚持上班,当天进入一控的人数和前几天差不多。烯烃一联合车间上夜班的班组增加了3名员工,乙烯一联合车间上白班的班组增加了4名员工。10点左右,上白班的员工到达各自岗位,与夜班同事进行一对一交接班。与原来班组员工列队、值班长拿着扩音喇叭讲话的情景相比,现在的交接班少了点仪式感。乙烯一联合车间值班长陈权说:“取消集中交接班,但岗位交接工作一项也不能少。”
炼化新区东门办公楼是乙烯新区四个联合车间的集中办公地点,前期整栋楼只有45人驻厂办公,3月9日当天的上班人数达到了120余人。
早晨,复工后首次来到车间上班的橡胶联合车间员工薛刚,内心有点小“忐忑”。因为在昨天他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值守办公楼,对进出人员进行测温登记。没有干过这项工作的他,早早地就到达值守点,向同事仔细学习如何测温、消毒、登记等。
9点30分,随着班车陆续抵达,东门办公楼前开始排起了队伍。薛刚给大家逐个测温,忙得停不下来。十几分钟后,人流高峰期结束,薛刚又拿起消毒液对办公楼大厅仔细消杀。
“从厂外到办公楼,都有工作人员层层把关,清洁消杀不留死角,大家也都非常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之前一直是居家办公,刚上班还有一点不适应,但我会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今天值守办公楼,感觉身上的责任可不轻啊,我争取交出满分答卷!”薛刚说。
乙烯厂北罐区是石化公司疫情防控外防输入的重地。进出这里的轻烃拉运汽车来自疆内各地,经西检查站从大发展西门进入厂内。公司严格按照防疫管控要求,落实登记报备、测温消杀、贴封条等措施。
上午11点,记者来到北罐区轻烃卸车现场,只见装满轻烃的一辆辆槽罐车进出地磅通道。司磅工蔺志荣通过窗户查看罐车号,在地磅系统中输入车号提取车辆信息,熟练地对着扩音系统喊话,指挥司机停车、驶离。待称重完毕后,槽车顺畅地驶入轻烃卸车鹤位。按照操作界面,司机下车放置防溜垫木,剪断阀门开关铅封,打开操作箱,连接好静电接地夹,检查完气液相放空阀状态、紧急切断装置灵敏度后,退到指定位置进行卸车监护。作为属地管理单位,储运联合车间两名操作工密切配合进行接管、试漏检测等工作,然后开启气液相手阀,进行卸车操作。
储运联合车间副主任工程师何新民介绍,目前原料装置、销售装置、液体储运装置所有汽车装卸车作业都执行“零接触”方式:槽罐车进出地磅称重,驾驶员不下车。卸车过程中,相邻槽车允许1个驾驶员在指定位置监护,另一人全程待在驾驶室。卸车完成后,储运联合车间员工打手势指挥槽罐车驶离现场,待再次在地磅房称重后离开。司磅人员通过中油即时通将车辆过磅信息传递给门卫,门卫按照罐车号放槽罐车离厂。
目前,该车间三个卸车点每天约有80辆汽车进厂卸车操作。由于冬季卸车时间较长,储运联合车间开通厂外卫生间,指定司机专用,并为司机们配备消毒用品,确保在安全高效卸车的前提下,车间员工和司机“零接触”。
目前,石化公司各生产装置生产平稳。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120万吨延迟焦化装置每小时加工量分别为765吨、110吨;百万吨乙烯装置8台炉运行,生产负荷为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