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资讯
石化产品
独影随行
生活服务
广告
直播
广告收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石化
世界首次,独山子石化做到了!
时间:2020-03-13 17:59:43 来源:
独山子在线
作者:
●记者 吴长占 通讯员 陈梅
“目前全密度聚乙烯装置运行平稳,茂金属产品EZP2010HA的生产负荷为每小时40吨……”
3月11日上午,说起几天前装置连续转产茂金属产品成功的经历,乙烯厂聚烯烃一联合车间副主任工程师张永海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3月7日
聚烯烃一联合车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
仅仅用了
6个小时
就成功由HPR1018HA
连续转产EZP2010HA
取得了茂金属聚乙烯生产技术上的全新突破!
在此之前
实现不同茂系催化剂产品之间的连续转产
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成功的先例
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独山子石化做到了!
六版方案
“在装置停工情况进行不连续转产,我们经历了很多次,按照专利商的理论推导,在不停工状态下实现不同茂系催化剂产品的连续转产虽然很难很难,但也并不是不可能……”张永海自2019年赴美国开完聚乙烯生产技术交流会回到车间后,脑子里一直在反复思考推演,如何将不同茂系催化剂产品的连续转产从“理论可行”转化为“现实可行”。
两种催化剂如何互相影响?不同气相条件下的活性如何变化?是否会引起反应器结块……全球范围内没有工业化转产成功的案例,更不要说生产参考数据了。太多的未知就像一团迷雾,挡住了前行的路。
没有试过,就不能说不可能。张永海希望能有一次亲自尝试的机会,这个念头像在迷雾中顽强跳动的火焰,数月不肯熄灭。他明白,催化剂能否反应、生成产品有无凝胶是连续转产的两个难点。只要能证明反应是可以进行的,那么离成功就不远了。因为全密度聚乙烯装置多次半连续生产茂金属系列产品,在解决凝胶问题方面,张永海和他的团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从2月4日起,全密度聚乙烯装置一线开始接连生产茂金属聚乙烯系列产品,并计划3月7日由HPR1018HA半连续转产EZP2010HA。这对石化公司、乙烯厂和聚烯烃一联合车间来说,都是一次技术创新的机会。
既要勇于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也要做到不影响装置正常生产,石化公司、乙烯厂和车间协调沟通,采取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战术:一是按原计划继续筹备半连续转产的相关工作;二是多方讨论制订HPR1018HA到EZP2010HA连续转产方案,并做好一旦失败立即转回半连续转产的准备。
连续转产方案的可操作性,对未知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成为此次“探路”行动能否实施的关键。乙烯厂技术处处长乔亮杰,公司科技信息处的刘继新,聚烯烃一联合车间主任秦军、副主任工程师张永海、技术员苏锋,信息网络公司外事翻译中心的张绍勇等人开始与外商深度对接连续转产方案。由于时差,对接会议每晚10点半开始,到夜里两点半结束。
因为外商通过模型提供的初始方案建议过于理想,实际生产工况无法达到,未知风险无法预测,让“探路”行动变得举步维艰。推翻,再来……乔亮杰、秦军、张永海等人根据已有的生产经验和气相参数,将每个转产节点和关键参数合理化,研究出适应实际生产工况的最佳数据,然后再对接、再讨论、再优化……他们白天讨论优化方案,夜里与外商开会对接,连续四天推翻了五版方案。
直到转产正式开始的那天早晨,通过车间、乙烯厂、公司层层修订审核,第六版转产方案最终确定下来!
六个小时
3月7日,独山子石化公司开始了不同催化剂茂系产品连续转产的首次尝试。
当天早晨,张永海出现在化工第二控制中心全密度聚乙烯装置操作台前,手中紧握经过数日打磨推敲出的连续转产方案。他屏息而立,紧盯着屏幕。对装置下一步的操作、对参数下一秒的变化,他从没有这样期待过。主操、外操密切配合,一切都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终于万事俱备,只待冲锋那一刻。
16时,上白班的班组运行工程师路勇邦往电脑里输入了一个新参数,然后按下了确认键。世界首次不同催化剂茂金属产品HPR1018HA连续转产EZP2010HA正式启动了!
时间如静止了一般,大家的心跳如同冲锋的战鼓在胸膛里急剧敲响,空气中流动的寂静给每个人画上了同样的表情,乔亮杰、秦军、张永海、苏锋等所有人眉头紧锁。时间一分一秒地流淌,反应数据开始跳动了,参数趋势曲线也躁动不安起来……
执行转产操作的路勇邦、主操李丹丹如钉子般钉在操作台前,从早上10点接班到19点,连续9个小时寸步未动,更没有时间去吃午饭。他们知道,在同一个反应器中,既要让HPR1018HA的催化剂在不属于它的气相环境里安分守己,又不能让EZP2010HA的催化剂在不属于它的气相条件里消极怠工,二者在反应器里决斗的结果未知,随时都会有操作调整,主操人员必须时刻盯着参数变化,容不得半点分心。
19点,上中班的主操来接班了,本该下班的路勇邦依旧守在操作台前,他似乎已经摸索到两种催化剂的脾性,紧盯着每个参数的细微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受疫情影响,班组在岗员工少,现场操作的人手紧缺,李丹丹戴上安全帽,和接班的同事一起爬上装置框架上的反应器。那天,错过了接白班员工回家的通勤车,路勇邦、李丹丹又继续上起了中班。
22时,屏幕上躁动的曲线趋于平稳,负荷、催化剂活性稳步上升,各气相已经成功过渡到EZP2010HA的正常生产条件。乔亮杰、秦军、张永海、路勇邦等人的脸上终于露出喜悦的神情。
“成了,成了!”张永海挥舞着紧攥的拳头,激动得喊了起来,“接下来,就是我们熟悉的质量调控阶段了,大家一鼓作气,可别掉以轻心!”此时,张永海、路勇邦等人已经12个小时未离开操作台了。
历史突破
“本次连续转产是石化公司在茂金属生产技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茂金属催化剂的反应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装置长周期生产茂金属聚乙烯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公司高端化发展战略及产品结构升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乙烯厂技术处处长乔亮杰说。
早在2015年11月,石化公司通过不连续转产,用了56个小时生产出了高标号茂金属聚乙烯产品EZP2010HA。从客户的反馈情况来看,该产品市场潜力很大,也代表着线性聚乙烯膜料的一个发展方向。
如今,石化公司通过自主技术创新
成功完成全世界首次不同催化剂茂金属产品
HPR1018HA到EZP2010HA的连续转产
并且将转产时间由56小时缩短至6小时
节省原料、检修等费用300余万元
成功来之不易
但是石化公司再一次做到了!
“这是一次完完全全从无到有的操作,困难很多,但我们想办法克服了。事实证明,我们有实力做顶尖技术领域的突破者、高端产品生产的领跑者,现在我们的信心更强了!”在技术空白、员工紧缺的情况下带领车间团队一起扛过来的张永海如释重负,也激动万分。
茂金属聚乙烯是一种新型热塑性塑料,使用茂金属为聚合催化剂。与传统催化剂生产的聚乙烯相比,具有更好的质感、延展性、透明度和坚韧度,广泛用于生产软包装薄膜、农膜、棚膜、地膜等。因为开发工艺复杂,生产条件苛刻,国内实现量产的企业屈指可数,基本依靠进口。近年来,石化公司大力实施产品高端化战略,已经具备HPR、EZP两个系列5种茂金属膜产品生产能力,其中EZP系列填补国内空白,领跑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生产。2017年6月,全密度聚乙烯装置二线转产四个高标牌号的茂金属聚乙烯产品,创下了装置开工以来茂金属系列产品生产周期最长、转产次数最多、产量最大等多项纪录。
一次次在生产难题面前勇于创新,一次次向最高工艺技术水平发起冲锋,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今天,独山子石化公司又在茂金属聚乙烯产品生产高端技术领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冯爱红 刘静
校对|崔山平 许家华
编审|马 静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FLASH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Powered by
EmpireCMS
7.5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