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独山子石化公司百万吨乙烯8台炉保持102%的负荷运行。据报表显示,从3月8日开始,百万吨乙烯负荷从98%提至100%。3月10日,中班负荷提至102%,日产乙烯3150吨左右,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百万吨乙烯生产达到的最高负荷和最大产量。

3月12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化工控制中心,乙烯一联合车间工艺三班正在当值。
下午6点,只见工艺三班值班长樊康拿起对讲机向裂解装置班长喊话:
“白涛涛,白涛涛,报一下今天施工完成进度,用不用加班?”
“赶下午6:30下班之前能够完成,不用加班。”对讲机里传来白涛涛的回复。
紧接着,他又通过对讲机向压缩装置班长曹武林喊话:“今天空压机3601检修完成没?”
“有个小垫片,设备检修人员去拿了,回来换上就好了。”曹武林回复道。
据樊康介绍,自3月8日全员复工后,目前生产全部恢复正常,各类检修、室外操作开始增加,装置恢复满负荷运行。

为确保装置满负荷平稳运行,按照石化公司要求,车间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全员精细操作,工艺调整严格按照工艺管理要求进行,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排查出的机、电、仪等系统问题及时进行维护检修,做好防泄漏、防着火爆炸工作,严防误操作,避免引发生产波动。

针对冬春交替、昼夜温差大、容易出现法兰等部位泄漏的情况,石化公司加大发现隐患奖励力度,车间已有一名员工因发现裂解气干燥器入口法兰泄漏荣立二等功,现在班组全员查找隐患的积极性都比较高。

下午6:30,乙烯厂生产调度处副处长胡恒伟到化工控制中心查看当日生产情况,并向接班的工艺四班值班长徐文明了解了9号炉风机挡板故障、作业票使用以及现场施工等情况。

据胡恒伟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因下游生产企业停工停产以及交通运输限制,产品外运难,致使化工产品库存较高,生产受限,负荷降低。近日,随着下游企业逐步复工,产品外运量增加,乙烯装置也逐渐提升至满负荷运行。

疫情防控期间,固体产品聚合类装置9条生产线,包括下游装置,一直保持满负荷生产,唯一调整的就是两套乙烯装置,受库存和市场影响,负荷最低降到了85%至88%之间。3月8日,全员复工后,两套乙烯装置很快恢复满负荷生产,大乙烯日产量在3150吨左右,小乙烯日产量在620吨左右。液体产品受疫情影响的主要是苯乙烯,因外销受限,苯乙烯装置负荷从11吨/小时降到了7吨/小时 。疫情防控期间,聚合类产品排产有所调整,一是聚丙烯35线,因其生产的高熔脂聚丙烯S2040是口罩专用料,所以2月份生产计划全部调整为生产高熔脂聚丙烯S2040,并计划延续到3月18号;二是全密一线茂金属生产原计划全年分两次生产,共4万吨。疫情防控期间,经过优化,把4万吨茂金属生产全部排在了2月和3月。这其中还有一大亮点——全密1线HPR1018转产EZP2010HA,首次成功实现由停工转产变为连续转产,整体节约两天半的时间,这就使得固体产品产量总体增加、乙烯原料库存压力得到缓解。此外,由于疫情期间液体原料价格波动比较大,公司、分厂根据加工负荷和原料价格,合理安排1号烃、碳五、拔头油等原料的卸车量,使原料供应没有受到影响。

下一步,乙烯厂将开足马力,为后续排产做好准备,按照石化公司提出的“三优”(产销优化、成本优秀、指标优异)要求,在确保安全平稳的前提下,争取效益最大化。
编辑|冯爱红 朱新文
校对|黄建康 武安华
编审|马 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