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6日是70岁的穆先生迁入独山子第十七社区百盛佳苑的第二周。之前他一直舍不得老区的生活环境,新买的高层楼房闲置了两三年。去年,穆先生的女儿帮着装修好后,劝了他很多次,今年10月底他才搬进了新居。问老人为什么犹豫,老人说:“担心新区物业服务跟不上,自己身体不好,生活会不方便。”
这一天,阳光明媚,穆先生想拄着拐杖出门转转,晒晒太阳,看看自己新居周围的环境。
穆先生刚推开房门,忽然听到有人说:“老爷子慢点儿,刚拖了楼道,小心地滑。”“嗯。”穆先生下意识地应着。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是楼道里打扫卫生的保洁员在提醒自己。
穆先生在离自己家不远处找了一张长椅坐下,晒太阳。抬头望去,前面有一个小广场,孩子们在那里戏耍。虽然已是深秋,但小区里的各类树木花草依然繁盛,穆先生有身在花园中的感觉。这时,物业的一位小伙子开着三轮车过来,热情地招呼:“老师傅才搬来的吧?”一边说一边将楼前的垃圾桶搬上车,然后刷刷几下子,随手用扫把将地上的杂物清扫干净,笑呵呵地走了。
暖阳下,坐在长椅上的穆先生此时身体和心里都暖洋洋的。自语道:“看来女儿说得没错,百盛佳苑的物业服务可以放心。”穆先生居住的百盛佳苑小区归属2018年2月成立的第十七社区,第十七社区居委会服务管理着百盛佳苑、泰和佳苑、天麓艺墅3个居民区,共计105栋2180户,目前已入住1735户5359人。社区里中老年人较多,对物业服务要求高。
建立红色地标 完善服务体系
第十七社区成立时,社区党总支、社区“访惠聚”工作队和社区居委会受理的民生诉求中,物业类问题占比为70%。显然,物业服务是居民安居的痛点、治理的难点。
2019年,社区党总支联合“访惠聚”工作队、社区居委会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线上收集、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民意调查,梳理归纳了168项问题。社区党总支以问题为导向,构建“1+2”平台,在社区内建立1个党群服务中心,在百胜佳苑、泰和佳苑两个小区建立了两个党群服务点,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党建服务、行业服务、群众服务三大类服务。可办理物业缴费、自助购买水电、快递收发、网络通信等与居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业务。
通过服务站点的设立将多元服务向居民家门口延伸。党群服务点错时工作,全覆盖式服务群众,使党群服务点成为党员和群众寻找党组织的“红色地标”。
工作中,第十七社区居委会还实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模式。社区两名“两委”成员担任物业服务项目监督员并通过选举当选业委会成员;将至信物业、怡家园物业负责人及业委会主任选聘为社区“两委”兼职委员,共同研究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设立民主议事厅,社区组织居民代表、联户长、物业、业委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讨论解决居民诉求等问题,畅通社区党组织与业委会、物业企业的协商议事渠道,形成治理合力。社区党总支将物业服务管理融入城市基层党建这张“网”里,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居民栾女士是个快人快语的热心肠,是第一批搬进小区的住户,见证了社区物业服务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建设过程,算得上是小区的“百科全书”了。
这一天,栾女士看见穆先生在楼下晒太阳,便热情地走上前去打招呼,并向他介绍小区最近的新鲜事:“以后买水呀、交暖气费都不用出小区了,物业楼党群服务点里可以自助交费;业委会给每家免费发了水卡,可以在小区门口接纯净水;以前大家都习惯在高层接线给电动车充电,还有的在楼道里充电,看着特别害怕,自从有了充电桩,年轻人都到车棚子去充电了……”
说得正起劲儿时,栾女士的手机突然响了,她急忙小声对穆先生说:“不急,以后我慢慢教给你,咱这小区环境优美、服务项目多,各方面都挺方便的。”
注入红色动能 强化贴心服务
今年8月份,第十七社区居委会主动排查社区安全隐患,在百盛佳苑一处以前没有人行道的区域,铺设了一条1米宽、200米长的人行道。路虽小,却是一条安全通道。因为之前没有这条人行便道,小区里来往车辆经常都集中在这里,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段,人多车多,很多老年人不敢走,出门买菜要绕远路。社区居委会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采取措施消除了安全隐患。
另外,第十七社区居委会还在这个小区的三个路口处安装了球面反光镜,确保居民出行安全。
类似这样的实事和好事,第十七社区居委会这两年做了很多,件件都让居民竖大拇指。这是社区党总支在社区物业服务项目上注入红色动能的成果。
2019年初,社区党总支启动五方联动、三级协商,共同解决民生问题。社区党总支牵头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联点单位和“大党委”成员单位、社会组织携手联建,共同成为实现居民幸福生活的“五方合伙人”。将“线上线下”收集的矛盾纠纷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为一般问题、复杂问题、重大疑难问题,分流到网格、社区、街道三个层面进行解决并跟踪问效。对一些“老大难”问题,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五方”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去年5月,百盛佳苑14栋因地基下陷导致地下排水管线断裂,造成居民地下室墙面长期渗水。社区党组织得知后,多次召开“五方”协商会议,实地察看,多方协商,最终由房产开发商更换了8根断裂的管线。工程耗时一个月,花费100余万元,圆满解决了地下室渗水问题。2020年1至10月,通过“五方联动”协调运行机制,累计为居民已解决各类问题84件。
汇聚红色力量
提供优质服务
有困难找社区,这句话在第十七社区很管用。
去年1月,第十七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联点单位检察院的作用,社区“访惠聚”工作队经过半年追讨,帮助泰和佳苑一居民追回20万元的房款。
2018年4月,牟先生在某信息平台上看到新区一小区一套房子的售房信息。当时,他家正商量准备给孩子买房,知道孩子喜欢新区,于是牟先生联系了售房人。经过沟通,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售房人答应先收20万元的预付款,准备一个月后进行过户。
一个月很快过去,就在牟先生和家人沉浸在喜悦的憧憬中时,没想到售房人找不到了,手机关机,家里没人。牟先生顿时一头冷汗,脊背发凉,心想该不会被骗吧?经多方打听,他找到了售房人的亲属,后来售房人告诉牟先生此房因手续不全,暂时过不了户。“那我不买了,你把钱退给我吧。”牟先生对售房人说。
“20万元已经挪作他用了,我现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宽限几天,我一定还。”售房人说。
没办法,牟先生只好答应了。但是过了三个多月,售房人始终说没钱,连1000元钱都拿不出来。再后来,他与售房人失去了联系。
那段时间,牟先生心里真是难受,寝食难安。
2018年7月,牟先生了解到第十七社区“访惠聚”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在区检察院工作过的同志,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向工作队求助。
工作队了解了牟先生的情况后,立即召集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讨论,形成了追款方案,同时成立了追款小组。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工作队找到了售房人。售房人在山上开了个度假山庄,他对工作队队员说,等挣上钱了一定还。
临近春节,售房人依然不还钱。工作队判断售房人是故意拖欠,于是派了两名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按照法律规则催款,几经周折,终于把房款要了回来。
钱到账后,牟先生带着女儿给工作队送去了一面锦旗。牟先生激动地说:“非常感谢!不然我真不敢想,这么多钱,可是我多年的积蓄呀,谢谢!”
今年9月,随着社区党员队伍壮大,第十七社区成立了党委。为了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百米,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民生服务,社区党委结合居民诉求,将物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以辖区物业、联点单位、“大党委”成员单位、“红细胞”党员、联户长、热心居民为主力军建立“资源库”,通过志愿加选拔方式,招募了包括全国劳动模范谷刚、援鄂援乌护士徐春梅、刘玥等60位有技能、有爱心、愿奉献的志愿者,组建了6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在家政服务、生态环保、文体活动、公益捐助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作用。志愿者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已解决居民各类诉求93件,上门服务100余次,帮助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60余次,得到居民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