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刚刚指向6:35,晨曦微露,窗外阵阵鸟鸣声已经清晰可辨。我和朱斌穿戴好装备,一人拿工作单,一人拿对讲机,愉快地行走在装置里。
我俩对照工作单,大致确认了需要作业的几个点,然后拿出扳手、管钳等工具开始作业。
拆接胶管、拆装堵头、封地漏、盘胶管……这些工作即便对我这个女同志来说,也是极“小儿科”的……
我俩分工合作,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但进行到最后一项紧固螺栓的作业时,问题来了……
这个作业点在管架平台上,管线之间左右距离太近,上下空间又太窄,在这种夹缝里我们是站也不行、蹲也不是,我俩左右来回倒腾了半天,还是觉得不得劲儿,难以施展身手。
比画了好半天,我俩才找到了一个勉强可以工作的位置。我俩在管线两侧,一左一右,一站一趴,一个拿管钳,一个拿扳手,看得到的螺栓,他紧我扳;看不到的下部的螺栓,只好用手摸着凭感觉套上扳手……那姿势,我也是醉得不能再醉了。
可惜,一番挥汗如雨之后我们发现,紧固了三圈之后的法蓝竟然还在滴水!唉,晕……
我托起因为用力过猛而哆嗦的右手,喘着粗气,气馁地对朱斌说:“不行,你太胖了,腰弯不下去,我又没那么大劲儿,这活儿咱俩搞不成……”
“师傅,快出来,换我来弄。”接话茬儿的是俺徒弟也是我们的班长小程。
得嘞,赶紧给年轻人腾地方!
不愧是年轻人,干活儿就是麻利。只见他轻盈地进到两条管线之间,套上螺丝,用力旋紧,弯腰起身,咔咔咔,又是三圈——搞定了!
不等我俩夸赞,小程先说话了:“二位师傅,不好意思,分任务前我没好好观察环境位置,更没考虑师傅们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我以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这孩子,说话咋就这么贴心呢!其实,班组工作安排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作为领导者,小程能主动认识到自己在工作安排中的不足,主动从分工的合理性出发考虑问题,不仅是对员工的关爱,更体现了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