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种玉忠
做好管理工作,单单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不足以使每个人发挥自身潜能,唯有每位员工都热爱自己的岗位,认同车间的管理理念,靠思想、信念和精神的力量,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使员工自觉为企业奉献。
光荣集体 创出一流业绩
2009年6月19日,睛空丽日,万里无云,挺拔而崭新的装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习近平同志健步来到常减压蒸馏装置东侧小广场,亲切接见独山子石化公司领导和徐凯军等劳动模范,勉励独山子石化公司全体员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建设好大石化工程,为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牢记党和国家领导人嘱托,2009—2019年这10年间,独山子石化人精心操作,优化装置运行,以第一联合车间为“龙头”,累计加工8400万吨原油,提供的油品满足新疆三分之一的市场,提供生产1200万吨化工产品所需的原料,为石化公司实现4800多亿元销售收入、上缴850多亿元税费,为新疆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2021年,炼油厂第一联合车间迎来成立的12个年头。作为炼油厂“龙头”单位,这个车间和他的前身蒸馏车间贯穿了独山子石化近85年石油炼制史的始终。
国家领导人的嘱托始终激励着每一位员工。2021年1月1日夜里1点,明月在天,气温寒冽。炼油厂第一联合车间常减压蒸馏装置加热炉内炉火熊熊,原油在装置内经历化学和物理变化,各种数据汇聚在电脑屏幕上。气温零下26℃的寒夜,设备、管线和仪表经受着严峻考验,有着15年工龄的员工郝鹏飞带着新员工牛泾洲一起走在巡检路上。巡检归来,外操室电脑屏幕上循环播放着车间员工的安全寄语、员工家属的叮嘱和全家福照片,时刻提醒大家注意生产和个人安全。郝鹏飞的安全寄语是“安全重于泰山”,这句话虽然朴素但含义深刻,一人安全,全家幸福,全班组平安。他在常减压蒸馏装置工作15年,像这样元旦和除夕在岗位值班已经有10余次了。
独山子炼油厂成立于1936年。新中国成立后,炼油厂全体员工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实现装置的更新换代。蒸馏装置由最初的5万吨/年加工规模发展为120万吨/年、330万吨/年、600万吨/年,2009年,1000万吨蒸馏装置建成投产。
2009年11月6日,常减压蒸馏车间和延迟焦化车间合并成立第一联合车间。徐凯军、马坚、李良、张其军等和郝鹏飞共同参与了千万吨炼油装置的建设与投产工作,见证和经历了炼油厂第一联合车间的成立。
第一联合车间这个由多民族员工组成的大家庭,继承原常减压蒸馏、延迟焦化两个先进车间光荣传统,始终秉承 “高、严、细、实、爱”的管理理念,继承石油人“三老四严”作风。面对国际石化行业的激烈竞争,始终践行精细管理,以党建为引领,发扬“龙头”精神,重点抓好安全生产、提质增效、疫情防控等工作,不断创新,构建特色管理体系,促生产、保安全、增效益,创出一流业绩。
凝心聚力 发挥龙头作用
2020年,第一联合车间党总支、管理层和全体员工探索、固化“三个一”党课管理法,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党课;创新“走动式”管理法,增强服务意识;实施施工预约管理法,实现生产安全全受控;突出“五化”管理法,实现操作标准化;开展对标管理法,查短板、找差距,促成长;开展设备精细化管理法,确保设备设施完好运行;应用全过程巡检管理法,确保巡检质量;倡导榜样激励管理法,做细做实本职工作;持续开展干部逆向测评管理法,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三四一”培训管理法,提升操作技能。
工作中,第一联合车间坚持做到“高、严、细、实”;生活中,关爱员工,不让一个人掉队,营造美好和谐的大家庭,致力创建“家文化”。因此,在车间面临装置应急、疫情防控、提质增效等重要工作时,涌现出一批以大局为重、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在生产有变动、操作有变化、现场有施工的时期,全体员工密切协作,全面掌握生产的最新信息,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化解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第一联合车间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集团公司先进集体、“千队示范工程”示范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工人先锋号、自治区模范“职工小家”及管理优胜车间等荣誉。
2020年,第一联合车间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全面完成生产指标,1000万吨/年蒸馏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20万吨/年焦化装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9—2020年度综合绩效排名炼油厂第二名。2021年1月,第一联合车间又一次被石化司命名为“标杆车间”。第一联合车间员工们深深地知道,把石化公司的大型炼油生产装置运行好、维护好,就能为下游装置提供优质原料,为石化公司全面提质增效发挥好“龙头”作用,意义重大。
薪火相传 培养优秀人才
有口皆碑,第一联合车间不仅是炼化生产的“先锋队”,还是石化公司基础管理的“排头兵”、人才成长的摇篮。
徐新才、徐凯军父子劳模相继在蒸馏车间岗位成才。徐新才是参加过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复转军人,上世纪50年代在炼油厂担任司炉工,后来成为自治区先进生产者。上世纪80年代,徐凯军被分配到父亲工作过的车间,从司炉工干起,逐步成长为常减压技能专家,被评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获集团公司首批“铁人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第一联合车间徐凯军劳模工作室集中了车间技术骨干,开展车间重点工作的技术攻关,成效显著。2020年,这个工作室被推荐为全国劳模工作室。
去年年末,徐凯军冒着严寒,反复对系统蒸汽伴热线进行核对,希望找到优化方案。最后确定了13条满足停用条件的防冻系统蒸汽伴热线,完成隔离防冻处理,仅这一顶,就节约蒸汽650吨,实现提质增效5.52万元。
今年1月20日,公司对10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优秀项目进行表彰,徐凯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项目《焦化装置掺炼乙烯污油增加效益》榜上有名。在老一辈技能专家和劳模的事迹感召下,车间年轻人学习技能、努力工作的热情十分高涨。多年来,多位员工从这个光荣的集体走出来,成长为石化公司领导干部。田海波、张其军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涂连涛荣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加热炉操作技术标兵”荣誉称号,李良荣获自治区劳模荣誉,朱文军、马坚、王晓强荣获集团公司劳模荣誉……
李良曾是延迟焦化装置的一名普通员工。先进集体的制度、管理,领导和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为新员工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空间。从考岗开始,李良认真钻研装置技术,成为首批全岗操作手、石化公司优秀青年志愿者,参加石化公司级技能竞赛摘得银牌,成为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自治区“劳动模范”,由第一联合车间焦化装置工艺五班班长、值班长、第一联合车间副主任,一步步成长为炼油厂机关处室负责人。他说,第一联合车间的工作氛围令人难忘,他在这个集体中努力工作,集体给他搭建了良好的成长平台。
爱岗敬业 奠定发展基石
专家、劳模、领导是这个集体涌现出来的“排头兵”。在他们的带领下,车间员工比学赶帮的心气很足,目前,131位各族员工在岗认真履行职责。面对加工原油多变、“五年一修”生产运行的考验,第一联合车间不断夯实管理工作,兑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的郑重承诺,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车间主任刁宇说,获得标杆车间的荣誉,大家感到很荣幸,这是上级对车间全体员工努力的认可,也是上级对车间的信任。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原油劣质化带来的装置防腐问题,第一联合车间还需要脚踏实地做好工艺参数监控、设备防腐测厚及分析工作;另一方面,提质增效工作还需要做得更深更细,任重而道远。新的一年,第一联合车间将积极开展“大反思、大讨论、大排查”活动,立足现场查找不足,把“落实”二字做实,真正实现转作风、夯基础、上台阶,以取得更大的、实实在在的成绩。
目前,一批员工在车间的关爱中成长起来,在岗位上尽职尽责。1月8日22时,户外气温零下25℃,工艺五值班员工牛睿峰巡检。他从加热炉下来,又爬上18米高的焦炭塔。雪缓缓地下,从零上25℃的室内走到零下25℃的室外,经历50摄氏度的温差。牛睿峰仔细探摸管线、仪表伴热线,查看是否有泄漏发生。他说:“在岗一分钟,尽责60秒。”踏实肯干、认真仔细是第一联合车间对员工的基本要求。
2019年,技能鉴定通过率在炼油厂排名第一。2020年,经过强化培训,车间12人通过全流程外操考试,成为夯实关键岗位人员的生力军。在这个车间,涌现技能骨干14人,技师人员占操作服务岗位人员15% ,高级技师占技师总量的37.5%。
在第一联合车间这个善于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管理的车间,勤奋钻研、爱岗敬业的员工不断涌现,将成为奠定车间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