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9,十年里,在独山子石化员工的记忆里有许多难忘的日子,但2009年6月19日尤其值得铭记。那天,独山子艳阳高照,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来到独山子,考察正在建设的大炼油大乙烯工程。
那激动人心、令人振奋的火热场景,对独山子石化员工来说,是关怀、是温暖,更是力量。习近平同志的慰问、祝福、鼓励、嘱托、足迹、殷殷笑容都定格下来,让我们记忆犹新,心潮澎湃,奋勇向前……
第一部分 回顾光荣时刻
2009年6月,独山子石化报社记者王风云、武安华等接到国家领导人来独山子考察的采访任务非常激动,充满了期待。大家都说:“太好了,习副主席的到来,成全了咱们边疆记者在家门口采访国家领导人的愿望,机会难得。”
如今,十年过去了,王风云、武安华回忆当年在现场采访习近平并与他合影时的情形,仍然激动万分。她俩说,那是她们记者生涯中终生难忘的光荣场景。
当然,那一天对于每一位参与大项目的建设者来说,同样也是光荣而幸福的回忆。
那天,习近平在中国石油领导、自治区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现场,来到建设者中间,给独山子人民带来了莫大的鼓舞。考察中,习近平亲切接见了独山子的劳模代表和大项目建设者。
习近平说:“看到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的设施非常壮观,叹为观止。看了以后,既感到高兴,也感到自豪,工程是由我们自己的队伍建设起来的。这项工程的建成,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是我们国家同类工程单台规模最大的,这个项目无疑也是我们能源建设很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建在新疆,对于西部开发,对于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而你们都是这个项目直接的建设者,并且是在工程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模范人物,看你们胸前都戴着奖章,对你们肃然起敬。……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种精神的弘扬,至今仍然需要。”
现场受到亲切接见的独山子石化劳模代表及大项目建设者,对习近平的话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当年受到习近平接见并一起合影的劳模代表吴世梅感慨地说:“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的那一刻,我真是万分激动,心潮澎湃,紧张地不停搓手心,生怕手心出汗,与主席握手不礼貌。”
那天,习近平和大家照完相后说,石油战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涌现出很多先进人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要代代相传。习近平鼓励大家一鼓作气、善始善终、精益求精,一定要将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好,以优异的成绩向共和国献礼,向祖国人民献礼,为新疆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十年了,习主席的这番话仍回荡在耳边,难以忘怀……”吴世梅动情地说。
在2009年6月22日的《独山子石化报》上,记者看到4版有一张习近平接见劳模时笑得格外开心的图片。画面上,习近平摸着劳模薛魁胸前的奖章与他交谈。图片说明是:习近平同志摸着薛魁胸前的奖章仔细端详,连声说:“好,好,好。”
如今,薛魁再看照片时回忆当时的情形:“拍完合影后,习主席与我们一一握手。习主席走到我面前,摸着我胸前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仔细看了看,然后又看了看其他的奖章,问我:‘学的什么专业?’我说:‘有机化工。’习主席说:‘哦,我们是同行啊,我也是学化工的,我学的是精细化工,化工大有可为啊!’
“当时,我为之一振,心中顿时感到特别自豪。习主席和蔼可亲的话深深感染着我,我双手紧紧握着习主席的手,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萌生了要做一名职业乙烯人的信念。决心要学好技术,学习铁人精神,发扬工匠精神,在乙烯行业干出一番成就,不负国家领导人的厚望,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
第二部分 奋进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当年在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建设现场向建设者提出的期望,已被独山子石化人化作持久强大的动力,激励着石化员工砥砺奋进。
十年来,独山子石化员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指引,在汹涌的市场浪潮中不断挑战新高。
十年来,公司经济效益一直名列集团公司炼化板块前列,开发出了系列高端化产品,像PE100管材料系列、茂金属系列产品、橡胶产品系列等,有些产品还填补了国内空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是独山子人纪念习近平考察独山子石化1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礼物。
十年来,独山子石化不仅将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开得好,而且运行得非常好。2009年,该工程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现在,独山子石化人正着手打造中国石油炼化业务的标杆企业,努力争当集团公司党建工作的新标杆、西部能源建设的排头兵、集团公司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领跑者、深化企业改革发展的先行者。
2019年,独山子石化提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紧紧围绕中国石油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生产、经营两条主线,奋力打好生产优化、停工大修、项目建设三场硬仗,不断强化安全环保、管理提升、深化改革、科技创新、构建和谐五项重点保障措施,高质量推进国际一流现代化石化基地建设。
奋进的新时代奏响了奋进的凯歌。
吴世梅说:“十年来,我作为大项目建设者和管理者之一,一直没有忘记总书记的嘱托,对祖国的石油事业持续保持着奉献的热情。”
十年来,吴世梅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许多炼化具体项目前期论证及管理过程中,与同事一起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减排承诺,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近几年,吴世梅和同事们积极推进加快汽柴油质量升级工作,制订了不同阶段、不同标准的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方案,先后完成汽柴油质量升级改造项目、新建异丁烯叠合生产异辛烷装置等项目的前期论证、设计、审查、管理和实施,为企业节省工程投资3000万元,上报总部获批投资6亿元,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吴世梅说:“独山子石化这几年高度重视环保生产、绿色生产,许多项目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达标减排难题。同时,公司还实施了一系列节能节水、节能降耗项目,不仅为企业减少消耗、损耗,增收节支,而且确保了项目实施建成后,公司各项指标在股份公司继续处于先进和领先水平。”
因工作成绩突出,吴世梅获得2010—2011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先进个人”、2015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计划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有15个工程项目成果获得集团公司、自治区及石化公司科技工程项目成果奖。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劳模薛魁从2009年那个夏季开始,刻苦钻研技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了乙烯专利商的设计理念及化工标准理论知识。为了对标先进,2012年,薛魁参加了全国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入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并于2017年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并被授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硕士学位。
薛魁说:“通过学习深造,我的化工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在做《乙烯装置换热网络优化》论文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实践经验,我发现装置循环柴油存在废热,指出新增技措用能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用循环柴油汽提轻烃换热器的方案。这一方案在轻烃优化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十年来,薛魁立足生产一线,坚持不懈地钻研专业技能,和同事们一起解决了乙烯装置生产“两低一高”的难题,增效4.5亿元。工作中,他总结的“薛魁操作法”对确保装置长周期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薛魁指导乙烯厂员工参加集团公司技能大赛,获得三枚金牌、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几次大赛后,薛魁总结经验,陆续在国家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还参与了新版《集团公司技能鉴定题库》的编审工作。
近年来,薛魁将自己掌握的乙烯技术成果,通过技术课、微课堂等形式传授给装置员工。他还走出去,到克拉玛依石化、青海油田、兰州石化等单位进行授课共享。
2013年1月,薛魁被评为“加油中国·传承铁人”优秀人物;2018年4月,被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大国工匠”荣誉称号;2019年,被集团公司聘为炼油与化工技能协作委员会副主任。
薛魁对记者说:“如果有机会再次见到总书记,我将自豪地对他说,独山子已经成为国家西部的石化重镇,这是独山子石化人用十年的建设向总书记交出的成绩单。在静谧的天山脚下,总书记将会看到一个国际化的石化能源基地,欢迎总书记再来独山子看看。”
时势造英才。记者王风云说:“我们企业能出这么多全国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省部级、市级、公司级劳模、先进人物,正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之果,我们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习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
记者武安华感慨地说:“感谢独山子石化的奋勇发展,感谢大项目的落地开花。从2005年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奠基开始,我们一批批记者记录和守望着这个伟大工程的茁壮成长,我也有幸参加了6次国家领导人来独山子石化考察工作的采访,留下了一生中难忘而珍贵的文字、图片和美好记忆。这些难忘的采访经历,是我一生的荣耀,将激励着我继续讴歌中国石油,讴歌奋进中的独山子石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