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石化

科技驱动 创新发展

时间:2019-06-19 18:16:35  来源:独山子在线  作者:记者 吴长占

  ●创新卷

  牢记总书记嘱托,独石化以打破西方技术垄断壁垒的产品向总书记汇报——十年来,独石化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高端化战略,加大科技投入,突破技术瓶颈,推进炼化业务升级,勇当中石油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初夏六月,独山子石化公司厂区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银灰色的装置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愈加雄伟。百万吨乙烯装置新建9号裂解炉施工现场塔吊林立,鏖战正酣……

  此时,一侧的8台裂解炉已高耸屹立了十年有余。它们俯瞰着炼化装置,见证着独山子石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历程。

  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对独石化来说,却是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十年,是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十年,是向国际一流现代化石化基地迈进的十年。

  

  

  产业升级奔一流

  “炼化企业转型升级形势严峻。转型升级既是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外部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此时,中国石油炼化企业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技术、工艺、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2018年底,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杜吉洲在炼油化工科技成果交流与推介会上这样说。

  炼化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点。

  以今天的视觉看,十年前的独山子敢为人先,抢占了“高质量发展”的先机。

  2009年投产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为“世界级规模、炼化高度一体”,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布局的结果。千万吨炼油采用世界领先的减压深拔技术、全馏分加氢工艺,走清洁燃料及优质乙烯原料路线;百万吨乙烯选择走大规模、高附加值、差别化路线,引进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先进技术,能耗低、收率高;高密度聚乙烯装置采用淤浆环管技术,生产性能优良、附加值高的管材料、薄膜料;丁苯橡胶装置引进溶聚丁苯生产技术,顺应高端轮胎的发展方向。

  兼具规模、技术、产品等优势的大项目开工后,各项技术指标保持国内先进。2010年,29项主要指标中,21项进入中国石油前三,11项名列第一。

  为适应国际一流现代化石化基地建设需要,石化公司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建设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技术支持体系。

  十年来,公司管理层多次表示,做精炼油、做强化工,必须瞄准行业发展前沿,以科技创新突破瓶颈制约,加快推进炼化业务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公司累计投资40.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76项。300万方国储库建成投用,新建110kV西区变顺利送电、动力站6号炉建成,提升了资源平衡和系统保障能力;柴油自动调和、自动化洗罐改造完成,轻烃、液化气火车卸车设施交付使用,完善了营销和原料优化手段;80万吨/年汽油加氢、2万吨/年己烯-1、稀土顺丁橡胶等项目建成投产,为产品升级、降本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四年来,100万吨/年蜡油加氢装置改造快速完成,汽柴油如期实现质量升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建成中油首套溶聚丁苯橡胶中试装置,为保持研发领先水平提供了新支撑;加工轻烃炼油及乙烯优化调整项目获批,计划202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石化公司还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研水平,夯实企业发展基础。目前,公司具备了原油评价、树脂产品开发、橡胶合成研发等能力,陆续建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化工催化剂及新材料评价试验基地、中国石油合成橡胶研发基地、中国石油原油评价重点实验室、新疆橡塑材料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劳模创新工作室、中国石油聚乙烯管材加工应用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向平稳优化要效益

  平稳就是效益,大平稳出大效益。保障装置安稳、优化运行,是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

  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的建成投产,翻开了迈向国际一流现代化石化基地的历史新篇章。装置规模大、控制高度集中化、复杂程度高,只有实现“安稳优长”运行,才能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

  “聚烯烃一联合车间总共6条生产线,规模比别的公司一个分厂都要大。只有装置生产出产品,才能实现企业的效益。”从基层生产车间成长起来、现任乙烯厂技术处处长的乔亮杰说。

  向平稳要效益,是石化公司十年来不变的追求。公司通过科技攻关、技改技措等,有效消除装置安全隐患,解决了诸多运行瓶颈,提高了收益。

  解决焦点问题,稳住“龙头”装置,也就抓住了效益的主战场。围绕蒸馏、乙烯等4套关键装置,以及聚乙烯5条生产线等重点装置,公司持续开展攻关,果断处置蒸馏、制氢、裂解等装置突发问题,强力推行设备点检制和预知检修,重点解决了装置设备腐蚀泄漏、催化剂周期短、关键机组结垢等重大问题,保障了装置安稳运行。

  丁二烯装置运行周期由以前的4个月延长到26个月以上,常顶换热器运行周期由3个月延长到34个月,轻烃和石脑油裂解炉平均运行周期分别提高了近10天和近20天。2016年,动力站1号炉连续稳定运行10个月,达到行业最高水平;2017年,焦化除焦系统连续运行12个月,新区8台裂解炉全投料运行151天,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2015年,公司逆势上扬、大放异彩,节约高效地全面实现“四年一修”,实现历史性的首次盈利,技术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立足先进、不骄不馁,持续推进优化运行,把业务做精做细,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在老炼油、小乙烯积极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在蒸馏、加氢裂化、裂解等重点装置投用先进控制系统,实施火炬气全回收、酸性水汽提单元净化水代替新水项目、热媒水系统改造、裂解炉冷进料改造等技改技措,为提高公司赢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年来,公司经营业绩实现从大幅亏损到大幅赢利的根本性转变,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保持中油领先,多次被评为“全国乙烯生产能效领跑者”,获“中国石油炼油乙烯业务最佳实践标杆企业”、板块“炼化达标优胜单位”等荣誉。

  科技攻关下的装置平稳运行,带来的是丰厚的效益。2018年,公司利润在板块排名第二,30项重点指标中15项保持中石油前三、7项第一,蒸馏、高密等4套装置达国际先进,新区乙烯燃动能耗国内领先。

  

  

  向高端化迈进

  今年是乔亮杰工作的第10年。2015年11月12日他至今难忘。那天,石化公司首次开发成功茂金属聚乙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高端化路上继续收获着自信。

  面对低油价、激烈的市场竞争,石化公司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并将“高端化”列为公司战略,以技术驱动产品创新,积极抢占市场制高点。目前,公司化工高端化产品比例超过六成,形成了管材料、茂金属膜料、环保胶三大优势产品系列。生活中常见的环保轮胎、洗衣机外壳、尿不湿、运动鞋底等所需原料,石化公司都能生产。

  公司生产的PE100等级管材料,因加工性能优异,在华南、西南等市场深受欢迎。研究院副院长朱军是PE100级聚乙烯管材专用树脂及混配开发研究项目团队的核心,他查阅了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创造性地提出了梯度升压的方法,给管材料的剖析与质量评价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石化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生产、第一家通过国际最具权威PE100等级认证的管件料生产企业。“开发化工新高尖产品,是增效的必经之路。科研人员应发挥科研优势,助力公司高端化产品战略实施。”他说。

  2017年7月15日,京新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独山子再一次被国人所知。作为中国石油唯一能生产SBS橡胶(一种热塑性弹性体,主要用于制鞋料或道路改性沥青料)的石化企业,石化公司成为内蒙古境内900多公里沙漠路段路面材料的提供方。

  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们很激动、很兴奋,这其中就包括橡胶所副所长宋玉萍。研究橡胶30年的她深知,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近10年来,宋玉萍主持并完成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的两个课题,承担了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了1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重大工业化试验项目、6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以她为核心研发的环保型溶聚丁苯橡胶系列产品,达到欧盟标准,打破国外垄断,市场份额超过45%。

  高端化工产品层出不穷,与公司重视科技、重视产品研发息息相关。公司充分发挥产研销一体化优势,研制出了上百种炼化产品。-50号军用柴油、45号变压器油等产品达到国际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铬系大中空专用料、聚丙烯流延膜和PPB管材料等特色产品,形成了17项专有技术。

  自2009年以来,公司开发聚乙烯管材料、聚丙烯汽车改性料等新化工产品85个,取得国家授权专利共83项,完成国家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60项,自行完成科技开发项目11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能源进步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9项,有力提升了创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尖,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用科技促发展,石化公司在高端化道路上走得“霸气”而又稳健。 (本版摄影 严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