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小城

一碗汤饺30年

时间:2023-09-13 16:51:08  来源:独山子石化报  作者:记者 邢媛媛

  一天包6000个饺子,一年就是219万个饺子,31年就是6789万个饺子。

  4张小桌开小店

  上世纪90年代,在武昌路东面的一片平房,现今南昌路市场附近的位置,有一名叫泽萍汤饺的小店,这个小店是独山子较早的一家饺子店。店铺一开张,生意好得出乎老板马泽萍的意料。

  “那时候店面不大,只有4张小桌子,能同时容纳七八个顾客。当时一个饺子1毛钱,汤饺2.5元一份,里面除了有饺子,还有肉片、粉块、西红柿、香菜,一到饭点,排队等候的顾客很多。”马泽萍回忆。

  马泽萍,原独山子劳动服务公司员工。1992年是“市场经济元年”,全国各地迎来自主创业浪潮。那一年马泽萍28岁,她也涌入那股浪潮创业。

  因为家人都爱吃饺子,她索性就开了一家饺子店。给店铺起名时,和家人考虑了好几个名字,最终决定用自己的名字“泽萍”命名。当时饺子馅料主要是芹菜肉、韭菜肉、皮牙子肉三种。

  那个时候信息不发达,不像现在可以通过网络等多渠道学习各种技能,马泽萍就向身边包饺子手艺高超的人学习。一个人忙不过来时,家人朋友齐上阵,从早忙到晚,芹菜肉饺子是其中的经典款,卖得最快。

  来店打工结姻缘

  随着经济发展,独山子城区向东扩展。2003年,泽萍汤饺店搬至南京路。店面扩大了,有14张桌子,能容纳近60人同时就餐。饺子的馅料新增了胡萝卜肉、青萝卜肉、韭菜鸡蛋、香菇鸡蛋4种口味。干饺8毛一个,大份汤饺20元一份,小份汤饺17元一份,饺子味美、价格亲民,新老顾客络绎不绝。

  2005年,乌苏姑娘杨卉第一次来独山子找工作,班车由石化大道驶入独山子南京路时,“泽萍汤饺”的招牌吸引了她。下车后,杨卉直奔饺子店,说明打工来意后,经过面试,杨卉便开始工作。一年后,因为家里农忙缺人手,杨卉暂时离开饺子店回家帮忙。

  一天,杨卉接到店里同事打来的电话,说要给她介绍对象,杨卉同意见一面。当见面后,双方先是惊讶,后来又相视而笑,原来同事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老板泽萍的外甥李欣。那时候,李欣时常到店里给姨妈帮忙,两人虽然见面,却无更多的接触与交流。就这样,在同事的撮合下,杨卉和李欣慢慢互生情愫,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2010年喜结良缘。马泽萍也为这一桩喜事高兴不已。

  2011年,马泽萍为了全身心照顾家中老人,将饺子店托付给了李欣和杨卉。

  味道相伴几代人

  “小的时候是爸妈带我来吃,现在是我带着我的孩子来吃。这是记忆中的味道,永远也忘不了。”顾客王先生感慨地说。

  泽萍汤饺的味道陪伴了独山子几代人。

  杨卉说:“哪位顾客不要香菜、哪位顾客爱吃辣、哪位顾客喜欢饺子就蒜,我们心里有数,和顾客我们有家人般的默契。”

  泽萍汤饺已迈入而立之年,步履更加坚实,初心更加坚定。

  马泽萍时常嘱咐李欣和杨卉,做生意和做人都要正直、踏实,只有把用心做的美食和贴心的服务带给顾客,经营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接手泽萍汤饺十几年来,李欣和杨卉牢记姨妈教诲,诚信经营,专心做事。

  李欣和杨卉积极参与独山子“暖心饺”公益活动,已经坚持近十年,他们将饺子馆开成了一个充满爱心的聚集地。他们还要将这份爱心继续坚持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如今,泽萍汤饺在成都路商业街、大巴扎、玛依塔柯时代广场开了三家分店,获得“爱心商家 ”“光彩之星”“金牌小吃”“独山子名小吃”等荣誉,成了独山子的老字号。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