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自古有之,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的行为。诈骗成功的标志,是受害人按诈骗人的意志行事。让诈骗行为落空其实并不难,就是别按诈骗人指示操作。
伴随着电话、手机、互联网的普及,电信网络诈骗就有了。
最初的案例,是通知受骗人中奖了,需要办理手续,付费;再就是亲人病了,突发车祸了,途中丢钱了,需要打钱救急;再有就是冒充公安人员核查账户,威胁受骗人涉嫌犯罪,要把钱转入指定账户。后来,诈骗犯用理财为名,设置钓鱼网页、账户,骗取密码,种下木马,屏蔽短信,转移钱财。据了解,独山子就有家庭主妇“理财”不成变“丢财”,损失不少。
年底是诈骗高峰期
每年10月至第二年春节,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峰期。犯罪分子多以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盗取QQ密码、冒充亲友等手段实施诈骗。
2019年10月以来,广东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持续高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市尤为突出。诈骗人作案手法多以办理贷款、冒充客服、婚恋交友、刷单扫码、虚假购物等诈骗为主。
近期,独山子出现了以办理贷款、信用卡提升额度、网络交友推荐博彩、理财投资诈骗、网上购物返现退款等类型的电信移动诈骗案,造成居民财产损失。
骗子狡猾,需提高警惕
11月,新区一位81岁的老人在街上遇人搭讪,诈骗人与其他两名女性同伙一唱一和,骗取老人信任,诱骗这位老人回到家中拿取现金购买治疗高血压的“药材”。由于老人冷静下来后报警,犯罪嫌疑人最终被抓获。
前一段时间,市民小王(化名)手机上突然接到熟人要求加好友的信息,该熟人是他的上司,已经加过好友。他有些疑惑,但还是加了。过了一段时间,“上司”在QQ中说,自己在外地,要购机票,银行卡里没钱了,希望他转一笔钱,回来就还。
小王觉得自己的领导不像喜欢向下属借钱的人,考虑了一会儿,他给领导打了一个电话。刚说完这件事,领导就表扬他电话打得好,说自己根本没有向他借钱,他的很多朋友也遇到了和小王类似的遭遇,他已经报了警。小王后来翻看自己手机,发现那个“上司”的QQ号已经删除了自己。
市民小李(化名)看过平安独山子微信公众号和平安独山子官方抖音账号等宣传平台上发布的防犯电信诈骗宣传预警信息,但没有引起重视。今年,她在网上购买了一款尿不湿,几个月后,她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尿不湿质量有问题,可以退款给她。对方说,她如果通过借呗向指定账户打款,可以提高信用度,完成操作后,通过“一键退款”可以退钱。她信了对方,先后转两笔钱给对方,结果被骗7000余元。
加强防诈骗宣传
区公安分局强化预防诈骗宣传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增强市民的防诈骗意识。
公安分局按照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要求,制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专项工作方案,大力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工作。制作宣传材料、展架、展板及反电信诈骗宣传海报,通过入户走访、街头宣讲、进学校、进企业等多形式,开展面对面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有针对性地对辖区企事业单位、金融、保险等重点企业和单位进行宣传,在人群密集场所张贴宣传材料,通过网络、微信向市民宣传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
在独山子许多办公地点的电梯里、许多地方的宣传栏里、居民楼里,都可以看到预防电信移动诈骗的海报,一些小吃店的纸筒上都贴了防电信移动诈骗的提示和知识。
常见的诈骗手法
区公安分局总结了犯罪分子采用的近50种常见的诈骗手法。
主要有:冒充QQ、微信好友,熟人、公司老总、“高富帅、白富美”、代购、公众账号、公检法电话、房东、收藏协会、黑社会实施诈骗。虚构色情服务、车祸、中奖、绑架、手术、点赞有奖、虚假爱心进行诈骗。以电话欠费、电视欠费、退款、购物退税、网络购物、低价购物、办理信用卡、刷卡消费、包裹藏毒、快递签收、医保、社保异常等实施诈骗。以办理补助、救助、助学金的名义实施诈骗。利用机票改签、重金求子、PS图片、提供考题、高薪招聘、复制手机卡名义进行诈骗。设置钓鱼网站、ATM 机告示,诱使受害人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进行诈骗,通过提供低价订票、金融交易、兑换积分、发送二维码的机会套取用户信息实施诈骗行为。
公安机关提醒市民,公安机关不会在电话里告知你有罪,更不可能让你转账。遇到亲友急需用钱的,要打电话反复核实。不要贪图小利,不要轻易给陌生人转账。遇到各种需要转账的突发情况,觉得可疑的,第一时间拨打“110”向警方求助。
公安机关提醒,尤其要重视以下几种高发诈骗套路。
收费贷款
作案人员利用借款人急于用钱的心理,以先收取各种手续费再放款为理由骗取钱财。
客服退款
作案人员冒充网站客服主动来电,告知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订单有误”“快递丢失”等,需事主配合办理“退款理赔”或“取消业务”,向事主发送二维码进行扫码“退款操作”,要求事主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验证码。骗子则在后台自行操作,导致事主钱财损失。
婚恋交友
诈骗团伙在各类婚恋交友平台,通过聊天骗取信任,诱骗受害者参与虚假赌博网站或投资平台,甚至要求事主通过网络贷款进行赌博和投资,将受害者财物骗光后便拉黑受害者。
刷单扫码
利用事主急需赚钱的心理,发布刷单赚钱的信息,事主被骗开始刷单时,骗子往往会先返还一笔小额资金以获取事主信任,事主投入大额资金后,便被骗子拉黑。
虚假购物
诈骗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发布虚假购物图片,受害人下单转账后,犯罪分子不发货或者发送价值明显低于所购商品的物品,然后将受害人从微信好友中删除或者拉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