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最关键的一环。为实时有效地筛查疑似症状患者,做到早确诊、早治疗,今年5月,独山子人民医院新组建PCR实验室。PCR实验室全称是基因扩增实验室,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近日,记者来到独山子人民医院,探访了PCR实验室。
严格的流程
要进入实验室,必须身穿三级防护装备,佩戴医用N95口罩、护目镜、面罩、一次性帽子,戴两层医用橡胶手套,穿鞋套,穿一件防护服、一件防渗透的隔离衣,装备穿戴整齐需要15分钟左右。
在专业防护下,记者和独山子人民医院病毒核酸实验室主任党迷进入实验区走廊,携带的拍摄设备也进行了专业的消杀。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和扩增区,配备了生物安全柜、核酸提取仪、荧光定量PCR仪等检测设备,每个分区之间设置了传递窗,所有的试剂、核酸提取物均通过传递窗进行传递,样本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置于4℃环境中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置于-70℃或以下环境保存。为了确保实验室内部的气体不会泄漏到外面,整个实验室处于完全密封的负压状态。
每天所有的咽拭子样本由专业人员按规范取样送达实验室,处理样本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危险的环节之一。党迷说:“混在液体当中的就是从疑似患者鼻咽部采集到的上皮细胞,里面可能含有新型冠状病毒。从采样罐中取出样本时,容易产生气溶胶。气溶胶是比飞沫更微小的粒子,借助空气传播,这也是这次疫情需要高度警惕的传播方式,所以打开转运罐环节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完成。”
接下来,检验人员把采样管放入56℃的恒温水浴箱中进行30分钟的灭活,样本里的病毒灭活之后,被检验人员放到生物安全柜中取样,这种半隔离设备可以减少人和样本交叉感染的机会。
每一批次病毒的核酸提取需要一个半小时,如何从这些微小数据中判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这就需要高科技助力。
通过基因扩增技术,使病毒核酸扩增上百万倍,方便检测。检验人员根据扩增出来的结果,判断核酸检测结果。结束检测工作时,他们都会对实验室进行彻底的消毒。
党迷告诉记者,实验室一天接收检测上百份样本是常态,最多一次达到上千份,但大家都能忙而有序、有条不紊地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辛苦的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需要很多操作过程,核酸提取是核心,PCR扩增是关键,每个步骤都很重要,环环相扣,马虎不得。检测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精准到位,才能确保检测质量。这对于检验人员来说压力非常大。在核酸提取室负压环境、三级防护下,每天要工作五六个小时,工作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一次实验做下来,手被双层手套捂得发白、勒得发麻,眼罩、口罩在脸上留下的勒痕、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成了她们的“标配”。在实验室全体检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至7月20日,实验室共完成核酸检测11160份,为防疫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坚定的眼神

采访结束时,记者与检验人员道别,她们的脸上虽略显疲惫,但眼神坚定,这让记者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只有及时准确得出核酸检测结果,才能真正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措施。检测人员用“火眼金睛”让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无处遁形,为医学诊疗和科学防治提供精准的病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