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社区老党员赵瑞福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眼不花耳不聋,身体硬朗,热心支持社区活动。
1932年,赵瑞福出生在河北省任丘县一个普通家庭,18岁参军,19岁跟着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从部队退役后,赵瑞福转业到独山子工作。
第十五社区党委非常关心赵瑞福老人,经常去看望他。
近日,第十五社区党委组织党员看望赵瑞福老人,请他讲自己的故事,对青年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赵瑞福回忆起自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岁月,感慨万千。
他们部队的任务是负责维修道路,保障车辆通行。战场上条件异常艰苦,住的是坑道,吃的黄豆。
赵瑞福回忆,当时道路被敌人的炮弹炸毁后,为了节约时间,战士们两人一组拿着装满土的麻袋,飞奔着把土倒入被炮弹炸出的约两米的深坑中。大家双手早就磨出了血泡,结了痂又开始冒血珠子。身上的土和汗水糊了眼睛,大家随手摸一把,继续飞奔。
“一切为了前线,我们一刻也不能停。经常是刚修补好的路又被炸毁,我们便一遍一遍地修补,直到运输车辆可以通行为止。我们就是催不垮、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赵瑞福坚定地说。
老人抚摸着珍藏了65年的复员军人证明书,谈起他最难忘的一次洗澡。
在朝鲜3年,他基本没好好洗过澡,回国后第一次洗澡是在天津塘沽一个大澡堂子里洗的。赵瑞福笑着说:“那是我们3年来第一次好好洗澡。我们洗完后,整个池子的水都是黑色的。”
赵瑞福退役后,先后在克拉玛依钻井队、独山子炼油厂工作。他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扎根在基层,一干就是28年,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
如今,赵瑞福儿孙满堂,逢年过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十分幸福。赵瑞福教育子女要不忘先辈、继往开来,要传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