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隆重开幕。赛场上,中国冰雪健儿奋勇拼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你可能不知道,此次冬奥会的裁判队伍中有一位独山子的石油娃为冬奥会贡献着“独山子力量”。 
1994年出生的张正昊,是国家高山滑雪一级裁判,也是一名滑雪教练。母亲郑燕霞是独山子原炼油厂仪表车间的退休员工。今年1月8日,张正昊收到了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的通知,邀请他担任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国内技术官员。1月21日,他前往北京,进行比赛前的准备。 2月8日23:00,有男子高山超级大回转比赛。记者到福景佳苑郑燕霞家时,她正在跟母亲一起一边看比赛一边急切地寻找儿子的身影。“妈,你找到没?张正昊穿着红马甲,上面写着0118。”“我在找呢,人太多了……” 迎来高光时刻 此次北京冬奥会,张正昊被分在了技术赛段组。因为具备优秀的滑行能力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他和队友主要负责比赛线路的平整工作。可不要小看这项工作,场地比赛线路是否完好,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安全以及比赛的顺利进行。由于做这项工作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此选拔也格外严格。在所有竞技项目190人组成的团队中,只有46名中国人被选中参与这项工作。 独山子石油娃张正昊以技术官员的身份站上冬奥会舞台,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张正昊的冰雪奇缘 郑燕霞找出几张儿子第一次滑雪的照片回忆:“张正昊8岁的时候,独山子刚刚有了滑雪场,我就带着他去玩儿。那时候滑雪设施没有现在这么完善,也没有教练教,他就自己摸索着滑,很快就学会了,而且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滑雪,以后每年冬天都要上山滑雪。” 高中毕业后,张正昊考取了青岛的一所大学,但是考虑再三,他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决定留在新疆走职业滑雪的道路。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并且全力以赴。看到儿子这么坚持,郑燕霞和爱人同意了他的决定,并且默默支持着他。2013年到2016年,张正昊在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一边学习一边当教练,并且取得了国家高山滑雪一级裁判员资格。 从冬运会到冬奥会 2016年全国第十三届冬运会在乌鲁木齐举行,高山滑雪项目场地就在张正昊任教的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长期积累的经验,让他争取到了当全国冬运会裁判的机会。张正昊说:“当时新疆是第一次举办冬运会,需要优秀的教练员且有高山滑雪基础的裁判,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我被选上了。” 这次经历打开了张正昊的眼界,他决定到疆外深造学习。他先后在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上海滑雪俱乐部任教练。张正昊说:“我从小就非常喜欢滑雪,很享受滑雪带来的速度和刺激。中国成功申办冬奥会后,我心里就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冬奥会的舞台上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从2018年开始,每年冬天张正昊都会去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张正昊说:“参加训练的学员竞争非常激烈,他们绝大部分是体育院校教师、退役运动员,像我这样的非专业出身人员寥寥无几,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冬奥会是世界顶级冰雪赛场,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幸运的是,他坚持了多年的梦想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 “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比赛结束了,郑燕霞和母亲在电视上还是没有看到张正昊的身影,虽然稍有遗憾,但是她们心里更多的是骄傲。郑燕霞说:“儿子这次能被选中去冬奥会当裁判是他多年努力的结果,我们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也希望他在比赛现场认真完成裁判工作,为北京冬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家乡独山子争光。” 2月9日,张正昊去赛场前给妈妈发来微信:“妈妈,我又要出发去现场了,今天有女子高山回转比赛项目,我会一直坚守在现场做好裁判工作,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用行动诠释奥运精神 高山滑雪场地海拔高,赛道为冰状雪,技术官员现场工作风险较高,在山上持续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极其消耗体力。 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张正昊和伙伴们每天凌晨3点多就起床,快速洗漱吃完早饭就要赶往比赛现场做准备工作;比赛结束了还要清理现场,晚上10点多才能休息。十几个小时,张正昊和伙伴们在-20℃的山上克服种种困难,全力确保场地工作零失误,保证赛事顺利进行。 如果你在电视上看到穿着红马甲的工作人员,那就是张正昊他们,请为他们鼓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