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庆祝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以更强的定力和勇气将饱含希望的目光投向远方。
改革开放缔造的奇迹,犹如规模宏伟的长卷一般波澜壮阔,惊天动地。但这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困难重重,但所有的辉煌都伴随着苦难,所有的梦想都倾注着希望 。
1990年,我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团场,没有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时代,没有体会过老一辈人的艰苦岁月,但能感受到日益美好的生活变化。
或许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吃饭是幸福的,吃饱饭更是美好的,但在我家的饭桌上,我总是经历“痛苦”。因为我从小挑食,总是浪费那些不合口味的食物。每每这时,我得到的总是父亲的严厉批评,而奶奶在一旁苦口婆心,一遍遍地说着我根本不想听的“过去”。可我仍然改不了挑食的毛病。正所谓重大历史事件可以造就一代人,计划生育政策让我成为家中的独子。
母亲经历过苦难生活,对我的溺爱很强烈,总在父亲气头上时说:“我吃过的苦,我不希望孩子再吃,以后就做他爱吃的。”
我感激母亲对我呵护,但这也造就了非常自我的心态。
在我7岁那年,家里安装了电话,是附近第一户装电话的家庭。那时,爸爸经常出差,为了方便联系,家里安装了电话。第一次接过话筒的感觉是那么新奇,话筒另一边父亲的声音又是那么的亲切,让我记忆犹新。
待父亲出差回家,我又发现他随身带的寻呼机。当时感觉超帅,吵着闹着想要一个。
第二天,母亲就给我送了个跟寻呼机大小一样一样的玩具。虽然只是个玩具,但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种新鲜和神奇,以至于几年后手机出现时,都没有那款BP机给我带来的震撼强烈。
8岁那年的一天中午,饭桌上,我没有听到父亲的唠叨。吃饭的气氛也不太对,大人们都很沉默,父亲吃了点儿饭就去外面抽烟了。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下岗了。那时他在一家不大不小的毛巾厂工作。我并不明白下岗对家庭的影响,但从那以后父母变得越来越忙,能和父母在一起吃饭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开家长会都是奶奶去参加。
可能因为父母陪我的时间越来越少,我的积怨也因此爆发。
我回家大哭大闹了一场,对奶奶嘶吼着:“为什么只有我爸妈不来参加我的家长会?别的同学问我爸妈在哪儿,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奶奶并不知道她哪里做错了,父亲也没有多说什么,等我闹够了,亲自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排骨,还承诺冬天带我出去旅游。
自那后虽然他们仍然很忙,但每当开家长会时,父亲都会去参加。
长大以后,我了解了1998年的下岗潮。随着市场的开放,国有企业组织臃肿,没有市场竞争力,连年亏损,国企改革伴随着下岗、破产和重组的阵痛。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美签订双边协议,资本主义还想着抄底来收中国的“韭菜”,结果没想到中国经济奇迹般地挺过来了。国企改革,减轻了中央的负担,挽救了中国的金融。
回头看看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亚洲金融风暴产生、“四小龙”偃旗息鼓,难道是偶然?是巧合?由于金融战争的隐蔽性和残酷性,一旦国家遭遇金融打击,很可能造成局势动荡,由“外患”引发“内乱”。而我们国家经济却愈加向好。
在这里,我们应该向所有的下岗职工致敬,因为他们同样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
父亲没有食言,那年冬季,我们一家乘坐火车去了湖南长沙。 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父亲唯一一次带我出疆。我们坐了两天两夜低速行驶的绿皮火车,窗户是可以打开通风的,饭菜难以下咽(因为挑食)。这次无比疲惫的旅程,让我第一次坐火车的新奇逐渐转变为厌恶。
2016年,我带父母一起回湖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乘飞机。那也是父母第一次乘坐飞机,6个小时的旅程,便捷、舒适。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改变,都是中国经济崛起的缩影。
曾经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如今,多少高铁通云端,多少天堑变通途。
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波澜壮阔,百姓生活日新月异。而我的工作、生活和经历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我把青春、温暖和感动留在记忆里,留在我的故事里。
四十年岁月不居,新时代春秋代序。改革开放正当时,追梦路上不停步,四十年改革春风吹绿神州大地,我们在绚丽的春光中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