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坤 人类对于火山,犹如猛然乍见毒蛇,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火山喷发后,喷涌而出的岩浆、火山灰、有毒有害气体,都能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人类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火山喷发灾难,便是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大爆发,导致了古罗马庞贝古城被掩埋,使之成为了永久的“化石之城”。 诸如此类的灾难,其实也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类只有摆正了在自然中的位置,才能更好地发展。 火山分为三大类,除了活火山、死火山之外,还有一种休眠火山。人类最为惧怕的,当然就是维苏威那种梦魇般的活火山。 而有一处著名的火山,喷发次数至今仍极其频繁,几乎每时每刻都没有停止过,却从未对人类产生过危害,它便是独山子泥火山。 泥火山又称假火山,归类于死火山,是由夹带着水、泥、砂和岩屑的地下天然气体,在压力作用下不断地喷出地表所堆成的泥丘,进而成山,属火山活动尾声,也可为天然气苗喷出的产物。独山子泥火山应属于后者。300万年前,是其活动的高峰期。成乎为山,则有70万年。 泥火山是世界罕见的自然景观,仅分布于中国、美国、墨西哥、新西兰等少数国家。 独山子区为克拉玛依市辖区。据《新疆图志·实业》记载:独山子因在“奎屯河右岸戈壁中,一峰突起”而得名。因周围及山上草木稀少,又被称为秃山子、土山子。说明了独山子地名的由来。若说到那一峰突起的山名,则称独山,此山呈东西走向“一”字形,虽在天山北坡,却并不与其它山体相连,北天山成为了陪衬独山的水墨远景。 泥火山就在独山的中段,位于城区南侧偏西约1千米处,高945米,平均海拔957米。山高却低于本山的平均海拔,真让人大呼怪也。在新疆,海拔普遍较高,其实这也本属寻常。 1907年,我国第一批石油人在独山子做地质勘探,偶然发现其山顶部有几处泥浆喷发口,一刻不停地向外流淌着泥浆,当地人称其为“泥火山”,亦有“喷泥丘”之称。 独山子泥火山的北部,共有4个喷发口,主要的两个喷发口相距约100余米,较大者直径约60厘米,高出地面1米余。喷发口中不停地冒泡,喷出的是银灰色的泥浆,气泡大者直径约为三四十厘米,小者尺寸犹如鸡蛋大小,泥浆手感冰凉,散发着浓重的石油气味。涌出的泥流在地表形成锥形丘,底部直径在10米以上,表面是干裂的泥浆块。 春天时,有几位徒旅爱好者告诉我,他们在泥火山深处一条沟里,发现了一处更大的泥浆喷发口,看他们所拍视频和照片,内心一时按捺不住,虽答应随同一往,却因两厢时间不凑巧,至今未成行。遗憾的同时,又心存希冀,这未尝不是一种心灵的体验。 这就使得泥火山虽有“火山”之名,却无“火山”之实,真正的火山喷发起来的激烈和炽热,宣泄的仿佛是地球的愤怒。而我站立于上的泥火山,静静以观,黏稠的泥浆静静地流淌外溢,虽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却依然显得是那样的舒缓与平和。 泥火山所在的独山亦很有特色,该山的南北长约7000米,东西宽约6000米,最高峰1283米,突兀立于倾斜的平原之上,西隔奎屯河与乌苏市的海烈非山相望。 独山子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新疆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其名称就来源于这座泥火山。在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中,独山子为“玛依塔柯”和“玛依套”,其意均为“油山”,同时更有“新疆油山”之美誉。泥火山山坡上及山脚下是旧中国三大油田之一,独山子油田遗址。 同在火山下,庞贝城最终成为了永久的“化石之城”,而独山子,则成为了国家重要的“石化之城”,不觉令人感慨万千。 独山子泥火山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较高的观赏价值,距独山子城区近,交通便利,与第一口井、第一口蒸馏釜等景点相对组合,又是俯视独山子城区的最佳观景点,夏季独库公路上往来的游客,几乎都不愿错过这一奇观。 站在山顶俯瞰,山体犹如甘肃张掖的七彩丹霞地貌。五颜六色,如油画一般,呈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岁月的重彩,煞是漂亮。 泥火山虽土壤含碱含盐大,但仍有少量植物在山上泛黄的泥土里生长着,点染着山上的沟沟壑壑。 秋日里,生命力顽强的梭梭、红柳、芦苇、骆驼刺、骆驼蓬、合头草、驼绒藜,枝叶葱绿、花色渐紫的盐地碱蓬草,经霜后都表露出了对岁月的敬畏。丝叶小苦荬虽已经秋,依然以开放着的黄花笑对白云。 这些草木中,在山的坡面、低洼处,生长最多的是盐地碱蓬和盐爪爪草。盐地碱蓬这种草,能够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改善土壤肥度、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含量,可以有效改变自然生态环境,一株多分枝,少部分枝直立,树皮淡黄色的小灌木的枝头,结了串串晶莹剔透的红果实。多年前在黑油山观景、在魔鬼城捡拾戈壁玉,也都见过这种半匍匐于地的荒漠小灌木,却无人识得。经过一番检索资料,才知这种野生小灌木叫白刺,白刺的果实像极了一颗颗红玛瑙,很漂亮,深秋后,会发紫,尝其果实,满口苦涩,所以无人问津,任其在荒野里自生自灭。其实,白刺的果实也叫地枣、地椹子、沙樱桃,听名字就是个宝,果然,若于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可入药。有健脾胃、助消化、安神等主治功能。 在泥火山上,我还见到了一棵野西瓜,这也是中药材中的一宝。 泥火山顶,主要的两个泥浆喷发点之间,常年有一潭水,呈月牙状,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雨水多的年份,积水也多,倒映着天上的流云在山风中漾起涟漪,水边稀疏而纤细的芦苇,因风而舞,自有韵姿,使这潭水有了别样的灵动。在独山子人的眼里,这近似于当地的小天池,虽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我却很喜欢这潭水。夏天的一天傍晚,在这里我专等月亮升起,这水中之月绰约静美,内心随之宁静安详。只是今年入秋后,这潭水已干涸了。 有一回,在山顶,见一位女游客用矿泉水瓶在装火山口喷发出的泥浆,说是要带回家的。据说这种泥浆,具有美容作用,深得爱美人士的青睐。当然,这种泥浆里富含各种矿物质,若说能够美容,也未可知,但我认为还需要加工。 说泥火山是座宝山,想必委实不为过。 独山子人对绿化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上世纪90年代,人们曾尝试过,想给泥火山披上绿装。满腔热情的人们下了番工夫,在山上接了水管,栽下苗木,但因自然之力无法抗拒,那些树木均未成活。看来绿化泥火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除非置换山体土壤。这虽是一项浩大工程,但独山子人心存了此梦,这梦想就不会是可望不可及的。 因紧挨着城区,泥火山在市民的眼里,便不仅仅是一个景点了,更是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前天我又顺着山脊蜿蜒而上的实木栈道,登上了泥火山。一步一个台阶的攀爬过程,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快乐。拾级而上时,视野也越来越宽广,到达山顶时,独山子全景尽收眼底。 深秋时节的独山子多风,站立山顶,任晚风吹过周身,凝望着即将落下的夕阳,不觉思绪波涌。独山子这座美丽的现代化石化城,在夕阳的余辉里,是那样的气象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