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金红 时光流逝,岁月更替,人们的生活与时俱进,不断推新。现如今,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寥寥无几了,相当一部分人开着私家车上下班,单位也配备了通勤车辆,还有一部分人骑电动车上下班,骑自行车的人们大都是从锻炼身体的角度出发,过一种低碳生活,倡导绿色出行。 想想那个自行车遍地都是的年代,家里能有辆自行车是件“大事”,自行车可是“大件”,相当于现在的私家车,那可是家里值钱的物件儿。处在那个时代,都得上班工作之后才能置办自行车,那都是工作需要,即使有钱买得起,也得有自行车票才能去商店买。 我最早骑自行车是在读小学时,自行车对于我来说略显笨重,但很“扛造”。我学骑自行车时,不知道摔过多少次,特别是上坡路,脚下再使劲蹬车轮也不前进,平衡被打破,晃荡几下就会摔跟头,为此,我的手上脸上留下一道道血印子。为了学会它我也出了不少“洋相”,现在回想都觉得好笑。后来随着公交车、单位通勤车的出现,自行车也就束之高阁。多年后再看它,车架和座包上落满灰尘且锈迹斑斑,失去修复价值,送到废品收购站“养老送终”。 我刚参加工作时是自行车如潮的时代,每天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各式自行车行驶在独山子的大街小巷,呈现出一道道壮观的风景线。我骑自行车上下班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轻时光。 那时,每到学雷锋活动日,老师傅们就走上街头义务服务,为百姓修自行车。 在那个时代,单位工会也会经常开展与自行车相关的文体活动,而且每次活动都举办得有声有色。 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各方面高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人们富裕起来了,口袋鼓起来了,自行车渐渐被私家车取代。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于是自行车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然了,现在的自行车更注重轻便、快捷、竞技、个性。 你看,每到傍晚时分,在 217国道这条网红公路上,都会有独山子本地骑友的身影,或三三两两或独自骑行,也不乏来自远方的骑友,自行车负重七八公斤,甚至十几公斤,在坡度具有挑战性的独库公路上骑行畅游,领略独树一帜的风景。 对于菜鸟级别的我,也喜欢在气温舒适的傍晚,沿着217国道一路向南,在笔直的马路上骑行。骑行间不经意望向就要落山的夕阳,大片的火烧云就会吸引我,在视线所及的远处,夕阳仿佛像个顽皮的孩子,就那么跳跃着跟我一起游走。有时我会骑到二水源的路口休息,有时也会骑行到570路碑打卡,靠在路边,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夕阳在这个温柔舒适的傍晚尽情表演。我被深深吸引住了,凝视着大自然的美景。 骑行在街道上,感受着扑面而来的人间烟火,顿觉岁月静好,人间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