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娇 又一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每年的3·15晚会都会令很多耍过小心机、用过小伎俩、欺骗过消费者的商家胆战心惊,担心自己被曝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少不了购物消费,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意外”发生,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被不法商贩和骗子利用,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今天,我将发生在自己和朋友身上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瞒天过海”的某串串店 去年冬天,疫情新政策实施后,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外地某串串店,吃了很多串串。 就在吃完饭准备结算的时候,我一个朋友实在无聊,将桌子上吃过的扦子一根一根地数了起来,虽然在数数的过程中时常被打断,但还能确定总共数量应该在150根左右。 我们去结算的时候,老板将扦子放到电子秤上,称出重量后又折算出扦子的数量,告诉我们一共是210根。 当时我这个朋友就不乐意了,说:“即使我的数学再不好,也不至于少数60根。” 我们当场就和老板说了我们已经数过扦子的事情,老板并没有多讲,而是按照我朋友所数的数量结算了。 经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在消费的过程中,有时候看似价格便宜,实际上并不一定真是这样,在一些我们看不到或者不清楚的环节,店家可能会“瞒天过海”,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吃了亏。 “诚意满满”的境外客服 有一次,我正在家中收拾阳台上的几盆花,突然接到“0085”开头的陌生来电,对方声称自己是快递公司客服,问我是否有一个快递没有收到。 我想了想,确实有一个跟对方描述一样的快递没有收到。对方说我的快递在运输途中丢失了,可以赔偿10倍损失,随后就开始让我提供银行卡卡号。 银行卡卡号倒不是什么隐私,毕竟现在是信息社会,想要得到某个人的银行卡卡号、手机号不是什么难事。 当时我基本上已经断定对方是个骗子,不然怎么在我还没有提出索赔要求的情况下,主动赔偿我10倍的价钱呢。不过我特别好奇,他是怎么利用一个银行卡卡号就把钱骗走的,于是我就告诉了对方一个银行卡卡号。 紧接着,到了关键时刻,对方说要办理登记退款,需要我的手机验证码,当对方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明白是咋回事儿了。 对于电话那端的骗子来讲,有一个银行卡卡号、一个验证码,还有他本来就知道的手机号,这三样基本就形成了一个闭环。银行卡里面的钱并不是不知不觉地没有了,而是自己一步一步跟着骗子的引导帮助他划走的。 这件事情发生后,我及时告诉了身边的亲戚朋友,提醒他们不要受骗上当。其实,只要我们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基本上消费方面的诈骗就能防住一大半。 “意想不到”的陌生电话 朋友晓夏参加工作五年多了。有一次接到了自称是“支付宝客服”的陌生电话,对方说晓夏在支付宝中有一条个人信息需要更改一下,不然会影响到个人征信。不论什么时候,个人征信都是非常重要的。晓夏听了之后,赶紧按照对方的提示点开支付宝,确实看到了一条信息,还是自己上大学时收到的,当时她在学校的信息的确没有填全,但早已时过境迁。 紧接着,对方要求加她为QQ好友,然后给晓夏发送相关链接,只需要按照操作从后台改一下就行。这实际上已经是非常明显的欺诈了,晓夏毫不犹豫地挂掉了对方的电话,并且将对方拉入了“黑名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可能会遇到某种骗局或接到诈骗电话,我们一定要“铸就防骗长城,擦亮识骗慧眼”,以免“致富十年功,被骗一场空”。永远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刚好砸到你”,不贪不占,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