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8:30,确认完乙烯厂老区三机组厂房两台电动行车完好无损后,陈玲带着她的“秘密武器”——望远镜,像“侦察兵”一样匆匆转战到下一个检修现场。
确保核心机组电动行车完好无故障,是大修期间她每天的任务。
陈玲是设备检修公司综合车间行车班的维修电工,工作29年的她,深知这是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大检修。
陈玲要把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完美展示,给职业生涯留下美好的回忆。
陈玲和班组10名同事,主要负责炼油厂、乙烯厂482台电动行车的维修保运工作。
今年大修,她被安排在乙烯厂新区、老区两个“重量级”的核心机组三机组检修现场,负责7台电动行车保运,望远镜是她从地面观察行车滑线、绞盘、钢丝绳、上升限位器、刹车等高空部件是否完好的“秘密武器”。
“班组人员在高空检修行车时,经常在数十米高的管廊上一干就是大半天,我在地面用望远镜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提醒他们作业安全。”
说起望远镜,陈玲随口又说出了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陈玲是隐患排查员,又是安全保障员,每天来回转战在新老区的三机组厂房。
现场起吊结束后,她和同事还要对使用了一天的电动行车进行检查,为第二天的正常使用做好准备,半夜下班成了家常便饭。
7月29日,石化公司一级检修项目——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组扩能改造项目提前进入第二个关键点:重达32吨的汽轮机大盖起吊。
1:35,检修人员试吊结束后,陈玲和班长张永龙以及另外两名同事连夜对即将登场的50吨电动行吊进行检查,直到深夜才结束。
8:30,仅休息了四五个小时的陈玲又赶到新区三机组检修现场值守保运,并参与大盖起吊方案最后核查确认和优化。
在正式起吊前,陈玲通过观察汽轮机大盖高度、起吊运行路线、机组上方管线位置后,凭借着多年“侦察兵”的丰富经验,对50吨行车大钩现场下放高度提出了准确建议,确保大盖完全起吊后行车大钩处于距离上限位器50厘米的极限位置,有力地保障了汽轮机大盖一次起吊成功,也为后续重38吨的压缩机中压缸上盖起吊提供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