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300万反应器顶上惊现“太空人”,师傅们都在议论,我也忍不住想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艰难地爬到塔顶,原来这些“太空人”不是要去太空,而是要进反应器。
车间积极响应厂人事部门的要求,把培训工作落在实处,制订了详细的青工培训计划。
早在停工检修前,车间工艺副主任郭强就开始着手准备给新员工培训反应器内部结构的相关事宜。他要趁着大修反应器打开准备进行鉴定的机会,让青工都能进去看一看,强化所学的知识,提升大家的技术水平。
这次大修,除了反应器、压缩机,后续还有高压换热器和特殊机泵在等着这些新员工,一定要让年轻人把这些设备的内部结构看清楚、弄明白。
“今年大修那么多的容器设备,你们最想看哪个?”检修前,职教员蒲师傅就向大家征求意见,了解员工学习需求。
“当然是反应器了,早就盼着能进去看看了。”
反应器作为装置最大的容器,所有的加氢反应都在里面发生,要不是大检修,根本不可能一探究竟。
车间四套装置都有各自的反应器,80万反应器首先具备进入条件,但考虑到80万反应器通道板过于狭窄,安全风险有点儿高,郭强决定把车间最“胖”的300万反应器,作为教学地点。
提前一天,团支部书记汪耀辉在微信群里通知:2015年以后上班的员工,包括化验室转岗来的几位师傅,下午3点半,300万反应器顶,不见不散。
反应器的魅力的确不小,下午3点半,除了有监护任务走不开的青年员工,小小的反应器顶上竟然聚集了二十多人。
令人意外的是,炼油厂主管培训工作的漆小川副厂长也来到现场,要进反应器看看。
看到他要和大家一起进反应器,小青年们更是跃跃欲试了。
郭强贴心地给所有人准备了一次性防尘服,技术干部妥小飞给大家拿来了一大箱防尘口罩。
白白的防尘服特别宽松,连身又连帽,穿上还真像太空人呢。
大家纷纷拍照留念,纪念自己第一次进反应器、第一次穿防尘服。
进反应器前,郭强给大家简单说明了此次培训的目的,强调此次活动安全第一,如有身体不适,千万不要勉强。
交代完注意事项,他第一个进去,并说在冷氢箱等着我们。 妥小飞和监护人加依达尔给郭强拉着生命绳,用探照灯给他照明,其他人立即开始穿防尘服,戴安全带。加依达尔在一旁记录着人员进出情况,这是郭强交给他的任务。
“两人一组,一起进,一起出;一组出来,下一组再进。”
终于轮到我进去了。
一开始,感觉很轻松,身上的生命绳不断随着我下移。我知道他们能看见我,可我往下看了一眼,什么也看不见,周围只有器壁和没有尽头的钢梯。
我心里有点儿慌了。可没办法,只能继续下……
终于看见郭强了,他双手扶着钢梯,汗流浃背地在等待着……顿时,我感觉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和董静一组,没一会儿,她也到了。
郭强给我们从结构讲起:氢气从哪儿进来、催化剂怎么装,我们脚下的就是格栅,油就是从这里渗下去的……
他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短短几分钟,我们就彻底弄清楚了冷氢箱的构造。我和董静提议郭强跟我们一起上去。他说还有两个人,他等人员都看过了再上。
如果下来还有重力帮忙,那爬上去就真的要靠自己的体力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呼吸到新鲜空气,赶紧脱下“太空服”,里面的衣服都已经全部湿透了。
蒲师傅笑着说:“敢下去的,都是勇士。”
“累极了,可不虚此行。”
有人感叹:“终于看到‘活的’反应器了。”
新员工王晓飞感受特别深:“特别开心,感觉自己特别幸运,刚来就有机会进反应器,实实在在看见反应器里面的结构,再也不用凭空想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