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泥火山

土块队那些事儿

时间:2023-06-19 11:00:11  来源:独山子石化报  作者:庞艳秋

   

  ▲20世纪60年代独山子中学生自己打土块建校园

  1968年,为了解决独山子矿区职工住房困难,很多未参加工作的家属走出家门,成立了“土块队”。家属们早出晚归,顶着烈日酷暑,不顾风吹雨淋,和泥巴、打土块、扎苇把子、盖房子,十分辛苦。

  这就是当年有名的“土块队”,随后还成立了“蔬菜队”“基建队”等,总称“五七家属队”(简称家属队)。——张良英

  说起打土块儿,都得服胖嫂

  1968年,王瑞芳26岁,参加了家属队的工作,被分到基建队。

  她们刚挖完管沟还未喘口气,又接到新任务。每人发一把铁锹、一个土块模子,去老水库后面打土块。

  说起女人打土块,泥里来水里去,对于独山子的女人来说,在那个年代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虽然说妇女也顶半边天,但女人毕竟不同于男人。打土块,即使是人高马大的男子汉,取土、和泥、装泥、脱坯,弯腰端起20多公斤重的泥模,紧抱在怀里,跑向土块场。在近则50米、远则100多米的地方扣下,如此往返100多次。头顶烈日,汗流不止,晒得脸上脱了几层皮,体力消耗的程度是如今幸福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

  “土块队”的女人们每天需要完成土块定额,一个月下来便可以挣到全额工资。这不多的一点钱对于家属们来说,真的太重要了,有的需要买高价粮来维持生活,还有的需要给老家寄钱,帮助爸妈供弟妹们上学。但是要完成土块定额,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光黄土就得挖好大一堆。

  从疆外老家来的女人们没有打过土块,起初几天手忙脚乱,累得要死还完不成定额,不得不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好在有一个叫胖嫂的大姐,许是在老家干过类似的活儿,即便自己没干过,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所以说,别看胖嫂年龄比其他人大而且胖,干起活儿来却一点儿不笨拙,有条不紊很从容。

  头天下午挖好一堆干黄土放水泡上,回家吃晚饭,吃过饭干土也泡得差不多了,赤着脚将裤腿卷得高高的,跳到泥坑里“扑哧扑哧”上下来回踩上一通,把和好的泥一锹锹地挖出来,堆成浑圆的土馒头,表面抹光,让和好的泥放在那里像发面那样醒着。  

  待第二天早上,早早起来再翻一遍,便开始装模、端模、扣模,一次三块,周而复始直到把和好的那堆泥扣完为止。这时还不到吃午饭的时间,回到家里还能好好睡一个午觉,下午待土块半干成型上架,点点数验收就行了。

  姐妹们也学着胖嫂那样合理安排时间,果真轻松一些,但要完成定额还是非常吃力。看看旁边的老姐姐羡慕死了,有条不紊,看似不紧不慢,但很出活儿,除腰上围一块麻袋片做的围裙满是泥水外,其他地方其本是干净的,不像自己手忙脚乱弄得满头满脸不是泥就是水。

  后来胖嫂手把手地教王瑞芳如何打土块,从装模教起。  只见她敏捷地把土块模打湿,用干沙涮一涮,平平地摆放在地上,伸展胡萝卜般的五指,双手灵巧地插入软硬适度的泥里,顺势往下一刮,在地下滚成一团,捧起往模子里一甩,刚好装满三孔土块模,双手将稍稍多余的泥一掌抹掉,然后猫腰抓住模子两头,挺起肚子,端起土块模,跑向平整好的土块场。  盯好距离,她猛地将模子翻过去,然后慢慢地提起,三块土块便有棱有角地齐齐排在地上,再用模子底往土块上轻轻一压,将一些微微翘起的棱角修整得平平展展的。土块前后左右距离相差无几,像列队的士兵。

  胖嫂多次示范给姐妹们看,每一次装模的泥团,不多也不少,尽可能做到刚好一模子,这样省力又省事。每扣一次模,重新装模前在湿模里撒干沙子,尽量撒均匀,否则起模会很困难,而且土块成型不是缺角就是少棱,质量差。

  几天之后,姐妹们熟能生巧,大家也能像胖嫂那样完成定额了。

  土块队中的她,很拼

  完成打土块的任务,家属们接着又到泥火山打砖坯、烧红砖。每人每天500块砖坯的任务,谁都不甘落后,早出晚归,很多人都超额完成任务。可烧红砖,家属们没干过,请来石河子烧窑师傅教技术,一窑装1万块砖坯。

  随着家属们烧砖的技术日趋成熟,烧出的红砖质量也越来越好。与此同时,矿区对红砖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1972年开春,家属队又接到了改建 30万砖窑的任务,要求7天完成。当年打砖、和泥、运输不像现在全部机械化,很多都是靠人工出苦力。家属基建队队长高华芳见泥巴和得慢,跟不上需求,把裤腿一挽,跳进刺骨的冷水里和起泥巴,在她的带动下,大家只用了六天时间完成了30万砖窑的改建任务。

  她叫赵金兰,当年还很年轻,她怀孕了。她不是不懂孕期需要注意些什么,只是装着不想懂。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心甘情愿地当起家属工,连她的丈夫都没有告诉。

  她的任务是用平板车从土块场往砖窑运送土坯。她是一个身材不高的女人,可能是拉车的时间有点儿长,头上热汗直流,她用力拉的那辆平板车上满满一车的砖坯,少说也有一两百公斤。

  一个小上坡,赵金兰弓着腰双手紧握车把,低着头,脸与地面的距离在拉近,板车轮艰难地转动着,背上那根纤绳,像系在她心上,走一步一牵引,拽得她的心肠都痛。  

  她喘着粗气,脸憋得通红,聚集全身的力气,身体与平板车几乎连成一条直线,可满载砖坯的平板车像乌龟般在坡道上爬行。  

  平板车终于被拉上坡顶,停下车,她用衣袖擦了擦脸上脖颈的汗水,抬头看了看天,想休息片刻。可是,还没等她看清天是什么样,下腹部一阵疼痛,她快步来到土块场边的一条山沟,躲在没人看得见的一丛灌木后面休息。片刻后,她又一步一回头慢慢地回到土块场,重新拉起那辆板车。  

  那时,土块队的队员就是这么拼。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