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舞 着可能碰到在影院里“齐颂唐诗”的忐忑心情,我选择看了小场次的《长安三万里》,一个集矛盾、失意、潇洒、放旷于一身的李白通过银屏展现在观众眼前。当众人皆道“好一个谪仙人”时,我却看到了一步一脚印的高适。他才是我们普通人的常态,才真正是那分量沉甸甸的“大器晚成”。 高适乃将门之后,沉默少言;李白为商贾之子,潇洒重情,携友人尸骨葬山清水秀之地。木讷口吃的高适被李白抢了马,二人初识,高适赞他潇洒不羁,李白赞高适胸中有锦绣。二人年轻且有凌云之志,李白走干谒之路,高适博武艺。当他颓然而坐,摩挲着手中的那杆长枪时,不免感叹杀敌之招却沦为博贵人赏识的娱乐之技。他接受现实却不屈服,执拗地说:“高家枪不为舞蹈,只为上阵杀敌。”二人皆失意,无功而返,相约一年后扬州再会。 高适重诺,赴扬州之约,李白洒脱且才华初绽。纵情诗酒全然不记得有此一约,但这并不妨碍好友的开怀相见。 影片有一个经典镜头,扬州西湖桥上,他与女扮男装的裴十二过招,败于剑下。裴十二的父亲裴旻的剑舞被文宗皇帝钦定为大唐三绝之一。裴十二因女儿之身难掩落寞。 她问:“有才,便能报效国家吗?”李白怆然一笑遂又开怀,大有被时局所困的无奈却瞬间完成自我排遣。只有高适紧锁眉头,陷入长久的沉思。任谁抱负难抒都难免失意彷徨,而他沉思之后却更加坚定自己的报国之志。他作别李白,在李白的惊讶与释然中坚定地去追寻他的理想。 高适远去,背影坚定。那时,高适不再口吃。 三见,李白被同村人当小偷带到高适面前,落魄潦倒。彼时高适在家乡商丘,清贫躬耕。看到李白诧异兼欣喜,李白对着大开的窗门,眼含热泪,吟出了那首耳熟能详的《静夜思》。 亲人离散,仙人堕入凡尘,打算入赘高门。李白邀高适陪他一起去寻他的好友孟浩然,想听听好友的意见。二人一路追寻,最终却只望到孟浩然所乘船只的背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当他们用长衫铺地寻求一个是“当”还是“否”的答案时,那种紧张急迫感扣动着每一个观影者的心弦。不知道孟浩然的“当”字闯入观众的视野时观众是什么心情,李白愣怔了一会儿迅速释然。而高适却紧锁眉头,心事重重。他在替自己的好朋友惋惜,觉得此举不妥。他在李白纵情诗酒时默默退场,独留桌上一个大大的“否”字。一字胜千言。《燕歌行》(高适)音乐:痛感迟钝 -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四见,《燕歌行》已出,高适的经历已然让他的诗歌多了历史的厚重。“男儿本自重横行”和那个大大的“否”字遥相呼应。彼时他已小有才名。李白因举报安禄山被追杀,二人于落魄中相见,李白依然洒脱,吟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高适有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在艰难的时局中蹚出了一条路。 李白携杜甫来到高适的家乡,他已被赐金放还,让高适做个见证,他要修道。《将进酒》的唯美画面徐徐展开,华美的殿宇,天上的真仙,天地之间的鲲鹏,举杯的放旷……我们窥见了李白的精神世界,磅礴大气,恣意汪洋。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陶醉与痴迷,我细细观察了高适的表情,心醉神迷中多了内敛。于是,在一众东倒西歪的醉鬼中,他最先苏醒,缓缓地退场,步履坚定。李白要求再次比试的摔跤在我看来是对过去的留恋与此时的不舍,是对朋友无声的挽留,以及挣扎徒劳后的释然。李白输了,他已不再是筋骨强健的小伙,突出的肚腩证明了逝去岁月的蹉跎,而高适依然健硕,此处的细节让我湿了眼眶。凌振赫 - 将进酒音乐:闻道秀秀 - 《长安三万里》音乐|长安三万里主题曲 再闻李白大名,高适已然做官,听闻“岸上踏歌声”,李白永远潇洒恣意,高适露出了微笑。高适官至剑南节度使,李白成为阶下囚,李白的求救信,得不到任何回音。后来,战马上的高适得到了一个令他舒心的答案,李白被大赦放还,还做了一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江上轻舟,李白扔桨大呼:“轻舟已过万重山。”我根根汗毛倒竖。突然我就读懂了李白的沧桑、他的无奈、他的自由,他依然抱有的梦想。人到中年的无奈在这里得到了共鸣。电影用一个诗意化的结尾向观众解释了高适对李白求助的漠视,温馨圆满。 高适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勤能补拙很好地诠释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就像我们万千普通人,没有肆意妄为的资本,小心规矩、坚守目标、一步一步地努力做个好学生,相信自己的努力,憧憬美好的未来。 我更欣赏他那种不低头的韧劲儿,即便领略过现实的残酷却依旧不低头,他写“美人帐下犹歌舞”却并未颓废气馁。他有格局,用谋略打破了战场僵局,却急流勇退,将大功拱手相让。程公公的一跪让我泪崩,高适那是用一生书写报国之志的人呀!几番进退,初心未变。 影片中很多彩蛋本文并未细数,几处细节足以让我回味良久。导演说,长安是众人的理想,三万里是到梦想的距离。看过影片《长安三万里》,梦到长安三万里,梦达长安三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