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教育聚心力 健笔如虹绘初心
——“接续百年路 奋进新征程”系列丛书编辑过程回顾
●记者 许家华
“接续百年路 奋进新征程”系列丛书终于印刷发行了,捧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三本书,回顾颇不寻常的编辑过程,真的是思绪万端、感慨良多。
这套丛书的编辑工作是在公司副总经理白继晨和宣传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启动的时间是2021年的5月份。书画、摄影卷主要由王中强、张瀚两位同志具体负责;诗歌、散文卷主要由顾伟和马静两位同志具体负责;历史卷主要由马静具体负责。书画、摄影卷的推进速度比较快,去年八九月份就高质量地印出来了;诗歌、散文卷相对慢一些,今年五六月份才出来;创业历史卷“殿后”,七月份才“呱呱坠地”。
五大困难
在具体编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
一是时间紧、任务重。2021年5月到今年6月份,也就两年的时间,要编辑总共大约100万字的丛书,任务还是很重的。为了使丛书的质量更高,领导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内容。参与编辑工作的同志没有大块儿的时间,都是在干好日常工作的情况下见缝插针来干这件事。散文部分最终成书的只有几十万字,但最初编辑搜集到的资料有约200万字。
二是选取的材料差错偏多。材料的重要来源是报纸,但报纸稿件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急就章”,有一些打磨不太精细的地方;其他材料也有不少瑕疵。
三是资料缺乏,核实困难。编入书中的材料,有些叙述模棱两可,有些数据前后不一,有些提法相互矛盾。要消除这些问题,需要查阅权威、专业的资料和工具书,但这些资料和工具书并不好找。
四是稿件的电子版本缺乏。比如说报纸,2007年4月3日之前稿件的电子文档都没有,只能用手机拍照,再用“图片文字识别”软件转化成电子文档。
五是受到了疫情的很大影响。2021年5月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是居家办公,足难出户,可查的工具书只有《现代汉语词典》等有限的几本。
四种干法
虽然困难很多,但我们向独山子老一辈石油人学习,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发扬独山子精神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千方百计推进编辑工作,想方设法保证编校质量。
一是认真仔细干。
认真认真再认真,仔细仔细再仔细,以主观的认真仔细努力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发现、纠正了许多方面的错误。
人名方面,1952年从大连石油工业学校毕业来独山子的“沈培辁”应为“沈培铨”,炼油厂副总工程师“俞权平”应为“喻权平”,矿区党委书记“刘腾”应为“刘 ”。建催化时有8位抡大锤砸钢板的姑娘,在资料中3位名字都有误。为了核实清楚,马静从炼油厂厂办一直找离退处,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关于单位名称,编辑们查阅《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组织史资料》,解决了不少单位的名称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建催化,有的驻矿单位也参与了,但是参与单位的名称很不准确,马静专门查找资料、咨询老同志,将准确完整的单位名称——“兵团建筑工程第一师四团三营”记录在了书中。
文件名(包括奖状、歌曲等)也有不准确的。催化建成后,荣获国家建设工程银质奖。为了荣誉的名称准确无误,编辑不辞辛苦地不断查找资料,一直找到独山子展览(博物)馆留存的奖状才彻底放心,最终确认是“国家建设工程质量银质奖”。“美丽的独山子,我们可爱的家……”童声一起,众人能和,可是几乎没有人能把它的歌名写对,有的说是《独山子之歌》,有的说是《美丽的独山子》,正确的应该是——《独山子啊,我们都爱你》。
重要数据也有不太统一的情况,比如说关于截至2022年公司获评乙烯能效领跑者的次数就有三种说法。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吴长占、李志强与公司机关职能部门反复沟通、反复确认;相关的编辑上网搜集、梳理不同评选主体(一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组织评选的信息。相关编辑对比两方面的信息,选取最可信的数据。最终的结论是:截至2022年8月,公司获评乙烯能效“领跑者”共有10次。
二是加班加点干。
今年五一前后,《丹心报国留青史》还需要进行最后一次大的校对,4月27日,给白生荣、崔山平、黄建康、苗林、吴长占、张莉六位老师安排了校对任务,一人大约100页。因为时间紧迫,要求五一小长假后的第一天提交修改意见。大家接受任务后立即投入工作。小长假期间,编辑中心是有正常编辑工作的,所以编辑们实际上是两线作战。编辑老师们克服困难,牺牲休息时间,扎实推进校对工作,白生荣老师5月1日9点之前第一个提前提交了修改意见。5月4日,所有老师都按时提交了“作业”,共提出修改意见约300条,最终经过甄别,确定需要修改的有225条。可以想见,大家五一期间都没有好好休息,但是大家都没有抱怨。
三是发动大家干。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新闻传播中心领导的精心组织下,好多老师都参与了丛书的编辑工作。鲍立忠副主任热情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编辑中心的编辑全部参与了稿件的查找、初选工作。李斐、杨琴梅、陈佳佳在纸质文稿转化成电子文档这个环节冲锋在前,李斐在转化后电子文档的初校修改方面认真仔细,白生荣、崔山平、黄建康、苗林、吴长占、张莉参与了两次书稿校对,消除了很多差错。
四是利用软件干。
在编校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黑马校对软件、方正校对系统等,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个过程
编辑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在丛书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材料,包括独山子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独山子石化生产经营、改革创新、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进步,先进、模范的感人事迹等等,眼界日渐开阔。
编辑的过程是历练的过程。人是一定要历练的,不历练就不知道什么叫苦,不历练就不知道什么叫难,不历练就无从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方法,不历练就不能深刻地理解成功的核心内涵。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若用两个字概括,大概就是“历练”吧。
编辑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金一南将军说:“做难事必有所得。”通过编辑丛书,我们的知识丰富了,能力增强了,作风更加严细了,站位进一步提高了。
说到站位,原独山子炼油厂杨生汉厂长他们那一批厂领导谋划小乙烯所体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和前瞻意识,对我们提高站位真的帮助很大。
总而言之,整个编辑的过程如果用五个字来描述,那就是“苦并快乐着”——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在公司领导和宣传部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内心不觉其苦,而是比较充实和愉快的。
三点收获
在编辑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其中在认识方面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是认识到文化建设非常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编辑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盛则企业盛。
二是认识到要干成一件事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可干。企业需要干某事,领导愿意把事儿交给你,你有事可干。能干。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肯干。能吃苦,不偷懒,全力以赴,千方百计想把事情干成。巧干。与时俱进,采用新的科技手段推进工作。
三是对独山子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关于独山子精神,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概括。文字表述或异,所指内核则一。
我们觉得,从微观层面来看,“两吃”“两争”和“两创”是独山子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吃”:一是不怕吃苦;二是不怕吃亏。不怕吃亏,实际上就是八字石油精神中的“奉献”二字。“两争”:一是争气,不甘落后;二是争优,力争优秀。“两创”:一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茂金属、溶聚丁苯橡胶)、管理创新等等;二是创先,先人一步,抢抓先机。
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递进关系:吃苦吃亏属于基础性的内容,大致对应于1978年之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争气争优属于先进性的内容,大致对应于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时期;创新创先属于开创性的内容,大致对应于十八大之后的新时代。
三者当中核心的精神是“吃亏”和“创新”,无法复制的精神则是“吃亏”。愿意吃苦是一种品格,愿意吃亏是一种胸襟和境界,而胸襟和境界不是人人都有的。独山子人不怕吃亏、愿意吃亏,所以有些事在独石化能成,在其他企业则不一定能成,这是独山子石化有些好的经验难以复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衷心感谢公司领导和宣传部领导给我们提供了编辑丛书这个学习的机会、历练的机会、成长的机会;感谢在丛书编辑过程中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所有单位、领导和朋友。我们坚信这套丛书在推进“听党话、跟党走,公平公正、健康向上”政治文化建设、帮助年轻人传承独山子精神方面一定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