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娇
岁月无声
铁人留痕
岁月总是悄无声息地流逝。不知不觉中,石油人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站在新征程上,回想以往,内心波涛汹涌。我虽然没有经历那一段历程,但是从资料和图片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那一段岁月是多么艰辛,我们每个人都应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牢记于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为了早日甩掉“贫油”的帽子,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用了3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
▲人拉肩扛运钻机
惊天动地
舍己为公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舍小家为国家,满怀激情和热血,在东北那片黑土地上做了惊天动地的事情。
人民不会忘记,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奔赴大庆,一下火车先问“三句话”: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这种爱岗敬业、心念祖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特别是在发生井喷的危急关头,王进喜奋不顾身、甩掉拐杖,带头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血肉之躯奋力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井喷,这是多么无畏的精神!这是多么具有牺牲精神的冲锋!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瞬间!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王进喜等人的英雄壮举,将定格为永恒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值得后来者继承和弘扬。
▲王进喜注重职工技术培训,现场为工人做示范
说说薛魁
身边模范
在我们的身边,实际上也有很多的新时代“铁人”,他们身上的铁人精神,也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独山子石化公司,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说起他的名字,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他就是全国乙烯行业的技能专家、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薛魁。
薛魁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独山子石化乙烯厂,成为一线操作工人,他把绝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了学习知识、钻研技术上。为了更加全面掌握乙烯技术,他放弃了分离班班长职务,选择从乙烯裂解工段最基本的外操岗位学起。
这就像是当年的铁人王进喜一般,有些自讨苦吃的意思。但是薛魁心里非常明白,只有立足一线,经过重点岗位的历练,才能练出过硬本领。经过多工段、多岗位的学习,薛魁在乙烯实践操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薛魁就成为当时全车间唯一“全能操作手”。
定海神针
迎难而上
最令我敬佩的是,薛魁的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基于对石化事业的热爱,都是一心一意为企业的发展着想。
2006年,薛魁放弃值班长职务,选择参与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建设工程,一头扎进浩瀚如海的技术世界里。在技术资料审查中,他清理出乙烯装置问题近400项,为工程的顺利推进作出了突出贡献。
▲获奖教练薛魁(记者 帕尔哈提 摄)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微微星光可汇聚成海,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但薛魁却将时间利用到了极致。
2015年,独山子石化公司领导指定薛魁当教练,负责训练年轻选手参加集团公司技能大赛。他采用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法,为每名选手量身制订培训方案,最终,独山子石化代表队囊括了大赛三枚金牌。
2020年,在全国石油石化技能大赛中,薛魁再次领军,团队取得了两金两银一铜的好成绩。
几经历练
诸多荣誉
几次大赛的历练,让薛魁完成了从“金牌选手”到“金牌教练”的身份转变。除此之外,他还被选为北京冬奥会第36号火炬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面对这些荣誉,薛魁更加努力地拼搏,他值得独山子石化的每一名员工学习。
在独山子石化,始终传承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忠诚石油、埋头苦干、精细管理、勇创一流”的独山子精神,就是长期践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结果,是独山子石化员工拼搏奉献的真实写照。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薛魁在现场授课(记者 吴长占 摄)
新的项目
新的奇迹
在塔里木石化分公司乙烷制乙烯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太多的石油人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来到库尔勒参加建设,为石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参与了其中,看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场景,无论是装置设备的安装调试,还是参数系数的调整,大家都能看到高度负责的员工,寻求更高质量完成自己的工作。
铁人精神
世代流传
今年是王进喜诞辰100周年,他的事迹人们依旧挂在嘴边,铁人精神依然闪烁着光芒。也正是在铁人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石油石化人,为了实现心中的中国梦、石油梦,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作为新征程上的年轻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不管前进之路多么坎坷,大家都会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我始终相信,我们每一个石油人,都能做好自己的事,都应该在实践中答好时代的问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