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 丛书《接续百年路 奋进新征程》一套三本终于拿到手上了,厚重、简约、精致,正如独山子石化低调踏实,“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创就创一流”的风格。 随手翻开诗歌散文卷《百年风华赋新诗》,读起《从泥火山脚下出发》这首诗。 我们从泥火山脚下走来 从弱到强,由小到大,支撑我们的到底是什么 是“压不倒、累不垮、捧不杀”的脊梁 是“学不走、偷不去、买不来”的精神和文化 我个人认为,对一个人来说,有三个历史很重要,一个是国家史,一个是工作生活的地方史或企业创业史,一个是个人的工作生活史。这四行诗句给我的代入感很强烈,让我不禁回忆起独山子建设小乙烯的一些往事。 20世纪80年代,独山子建设了新疆的第一个乙烯工程,需要招一批工人,我们这些高考落榜的“沧海遗珠”,被当年的独山子炼油厂收入麾下。直到现在,我们中的很多人还特别感谢这天赐的机遇,让我们实现了进城当工人的理想。 1991年中专毕业来独山子报到时,我还不知道独山子在哪里,只听说要到独山子,先到奎屯再转车。那时候独山子很小,从克拉玛依、奎屯来的班车终点站在武昌路,北京路以东是茫茫戈壁,只有石油学校(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孤悬城外,最繁华的地段是明珠雕像到一食堂这一段路。 由于近千名乙烯人的到来,独山子热闹起来了。一食堂每天在餐厅和舞厅之间自由切换,白天吃饭,晚上跳舞,年轻人就喜欢这么玩,快乐来的就是这么简单。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宿舍也挤不下了,只好把新盖的楼房先当宿舍,只是苦了那些要结婚分房和有资格改善住房的人了。 1994年,正是小乙烯建设最吃紧的一年,从国外进口的塔罐、设备、管线都运过来了,装置的个子一天天往上长,我们也进入装置学流程。装置长高一层,我们就跟进一层学习。很多时候,顺着管线找流程,找着找着流程就断了,管线安装的速度还没那么快。 那时候技术水平还不高,装置建过程十分艰辛。听同事说七化建有七个川妹子,焊接技术了得,身材娇小,哪里都能钻都能爬,特别能吃苦,被誉为“七朵金花”。我们装置有一个超大设备,从国外运来时被切割成了几截,为了焊好这个超大设备,“七朵金花”每天冒着高温在设备里焊接十几个小时,胳膊都累肿了,晚上睡觉疼得直哭,听得我们这些小伙子好心疼。 敷设电缆需要很多人力,光靠建设单位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于是,厂里组织了好几个装置的小伙子,坐在4米多高的电缆架上,后面人的脚顶着前面人的腰,从厂西头一直排到厂东头,一公里多的距离,跟着口哨的节奏,把碗口粗的电缆一把一把地从西头拉到东头。 那时候最引以为自豪的是,整个装置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栓和垫片,更别说各种核心设备了。而现在,我们国产化的水平越来越高了,包括核心设备,这更让我感到自豪。当年,那些漂洋过海的设备运过来,里面都生锈了,需要打磨干净,而建设单位根本就没有这么多人力。怎么办?为了抢进度,我们这些操作工顶上去,每个班组承包岗位的设备除锈任务。我们钻到各种各样的罐里面,两三个人背靠背,打磨机一开,罐里面瞬间刮起沙尘暴,面对面看不到人。晚上去浴室洗澡,一开水阀,一股浓浓的黑水从头到脚流下来。 吃三睡五干十六,是那时候的真实写照。那时候很苦很累,但我们凭着压不倒、累不垮的精神挺过来了,新疆从此有了乙烯,独山子也转型为炼油化工型企业,从此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些点点滴滴的回忆,是属于我个人的工作生活史。在这套丛书的创业历史卷《丹心报国留青史》的“工程建设 重大节点”章节中,从独山子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建设发展炼油厂,小乙烯银龙一飞惊九天,让独山子人圆梦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再到业跨天山南北的塔里木乙烯建设,以及“百年记事 初心如磐”章节,记录了独山子80多年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这是属于独山子人的地方史和独山子石化的企业史。在独山子工作生活过的人,都能从某个章节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年代,都能够像我一样回忆起那个年代里点点滴滴的往事。这套丛书,就像一个索引,一把钥匙,引导着我们回望过去,再向未来迈出坚实的脚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一代人书写一代人的历史。创业历史卷《丹心报国留青史》“先模人物 石油中坚”章节,记录了独山子人优秀代表人物的事迹,有技校毕业的劳模徐凯军,有从部队复员的焊接工匠谷刚,有中专毕业的大国工匠薛魁和技能专家张全军,他们和玛依塔柯之子王继谔,博士后宋玉萍、吴利平同列一起,成为榜样,生动诠释了本卷开篇《独山子石化公司党委“听党话、跟党走,公平公正、健康向上”政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内核。英雄不问出处,劳模不看学历。在独山子石化,只要你想干愿干,能干成事,就会给你一个舞台、一个支点,全力帮助你实现梦想,这就是独山子石化精神和文化的硬核。一代又一代独山子石化人不断发展和丰富着这样的政治文化,书写着属于自己时代的历史。 历史,有宏观视角,也有微观视角。宏观视角高屋建瓴、搭建格局,微观视角有血有肉、丰富精彩。这套丛书的诗歌散文卷《百年风华赋新诗》和书画摄影卷《健笔如虹绘初心》,用诗歌、散文、摄影、书法、绘画、音乐等方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细致入微地描述了独山子石化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独山子的历史更加清晰生动。 也曾苦中作乐 也经风吹雨打 我们一起走过春秋冬夏 瞄准“国际一流”宏伟目标,我们继续出发 请相信 我们将无愧胸前的绶带和不凡年华 时间还在前行,历史仍在继续,我们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目标奋勇向前。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到那时还应当出一套丛书,记录独山子石化高质量发展的宏阔历史。未来可期,定当拜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