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泥火山

打不死的小强——大诗人刘禹锡

时间:2023-10-23 10:57:40  来源:独山子石化报  作者:李文

  ●李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贞元末年,刘禹锡因改革失败,二王八司马(其中还有好友柳宗元)悉数被贬谪,乐观的他在四川朗州引吭高歌,唱出了这《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本是我们常说的伤春悲秋的客观描述。如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如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也如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无不透着伤感悲凉。但刘禹锡却发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想,一句"晴空一鹤排云上",蕴含的不仅是诗人的诗情,更是诗人精神的化身,他直抒胸臆的呐喊就像那白鹤凌空,直冲云霄,昂扬乐观。这样的秋日充满了生机和神韵,带着诗人高昂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怎还能让人"寂寥",怎能不"胜过春朝"呢?  刘禹锡为什么能不落入前人的俗套,将秋天写得这么美好、脱俗、昂扬呢?这与他豁达的性格有关,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可看出他的本色。

 

 

  刘禹锡和柳宗元都被贬谪,在四川、广西一住就是十年。朋友们奏请宪宗,把刘禹锡、柳宗元调回长安。刘禹锡回到长安,发现朝廷新提拔的官员都是过去反对改革的人。京城有座道观叫玄都观,那里桃花盛开,朋友约刘禹锡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刘禹锡就写了《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表面上这首诗是写桃花,实是在讽刺当时新提拔的权贵。这一下子可惹了麻烦,回京月余他又被贬到更远更偏的播州(今遵义市)去做刺史。当时刘禹锡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如果跟着他一起到播州可能就死在路上了。因与刘禹锡关系密切而受到牵连,柳宗元也被贬为柳州刺史。他连夜写了一道奏章,请求把派给他柳州的官职跟刘禹锡对调,让他到播州去。柳宗元这番情义真是感天动地。  刘禹锡因《玄都观桃花》诗先后被贬合州、夔州、连州,最后被贬到安徽和县,做了一个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可住县衙内的三间厢房。但知县接到消息,某些人要求好好“关照”刘禹锡,就将刘禹锡安排在城南的江边居住,刘禹锡安然住下,并写了一副对联,挂在房内:

  面对大海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

 

 

  明白地告诉知县,我被贬和县,想的不是你们这些势利小人所能想到的。知县听闻很生气,就把他的住处换到了城北的河边,且只有一间半房子,刘禹锡毫不在意,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垂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把自己的心胸气魄展露出来。知县气急了,让他搬回城中,只给了半间斗室,仅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简陋至极。第二天,刘禹锡就写了那篇享誉千古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然后叫匠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口。谁能想到我们从小背诵的名篇《陋室铭》原是这么来的。

 

  后来,朝廷再召他回京,这家伙又死不悔改,写下了《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呵呵,真是打不死的小强。

 

  在夔州,刘禹锡写下了十一首著名的《竹枝词》,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平时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在插秧薅草过程中,把民歌升华成《竹枝词》,自己也从中获得了快乐。正是这种快乐,让他战胜了坎坷,战胜了磨难,以一鹤冲天的豪情、乐观的态度,度过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享年71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刘禹锡一生最好的朋友柳宗元脍炙人口的《江雪》,看句首的这四个字:千万孤独!!大雪茫茫,天寒地冻,连一只鸟都没有,一个行人也没有,只有一位渔夫穿着蓑衣,坐在河边垂钓。小的时候读这首诗,觉得画面很唯美,现在才明白柳宗元孤苦悲凉的心境。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人生,孤苦悲伤的柳宗元只活了47岁,一代大家便离我们而去。

  让我们记住豁达开朗的刘禹锡吧!现实世界中难得的真男人,不畏权贵勇往直前的刘禹锡!永远的诗豪!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