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媛 以往的消费经验告诉我,双十一购买的东西不一定真划算。去年我就在双十一消费了近3000元,下单一时爽,到货一脸蒙,去年收到的货我不是全满意,甚至还退了几件。从下单到收货再到退货,折腾了大半个月,自己给自己“添堵”。 今年双十一马上到了,同事们都在聊买哪些东西,我则在内心坚定地告诉自己:不再跟风,不盲目下单。但总有一股力量驱使自己去各大购物网站看看,带着坚定的“我不买,只是看看”的决心,浏览了各种心怡物件。 呀,这款面膜实体店一套卖2000多元,网上才299元,还送这么多辅助工具,虽然品牌不一样,但是配料却是分毫不差,先放购物车里吧。快要入冬了,去年给儿子买的羽绒服和羽绒裤已经小了,今年该买新的了,迅速点进男童冬装购物专栏。咦,这件羽绒服前几天在本地的一家童装店标价800多元,在网上买才399元,于是我选了一款,又选了一条充绒量较高的羽绒裤,一共才500多元。 紧接着,我又相中了一款大衣,款式和我在线下奎屯一家店里试过的一样。我记得当时老板打完折卖659元,我还价500元,老板没卖,我就离开了。没想到在网上同款的标价才329元,而且客服还说,双十一活动开始后还有满减优惠。这么划算,放入购物车吧。 这件打底衫看着不错,上班时穿在工作服里面,应该既保暖又大方,加购。这件加绒卫衣是女儿喜欢的款式,加购。冬天了,下雪后带着孩子们去滑雪,需要手套,果断加购四副手套。 当我整理购物车时,总价已有3000多元,看着似曾相识的金额,我无奈地笑了。 再上班的时候,我兴冲冲地和同事交流:“双十一活动哪天开始?”瞧我多么善变,从最开始的坚决到现在的期待,我管不住我这双手啊! 我认为,双十一促销看上去实惠,但谈不上“真便宜”。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要冷静对待,选择自身所需要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不要图便宜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切莫兴奋过了头。 双十一买买买的日子来临了,估计又是几秒破亿、单日成交量几百亿的购物狂欢。“剁手党”们切莫兴奋过头,被各类满减优惠、拼单、红包、跳楼价、吐血价冲昏了头脑。我在这里温馨提醒大家,理性购物,别给自己“添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