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老妈没遇到好光景,不然她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钳工,或者是一个独当一面的财务主管。
家里的拖把坏了一把又一把,老妈也修好了一把又一把。她常常把甲拖把上的轴换到乙拖把上,把乙拖把上的挤水条换到丙拖把上,把丙拖把上的手柄换到丁拖把上……如此倒来换去,一个完好的拖把又重新上岗了。
老妈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换下来的零部件老妈也绝对不会随手扔,而是储放在一个小瓶子里,以备不时之需。
我有时候很生气老妈的这份执着,气恼地说:都像你这样,商场也别开门了,工厂也该倒闭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像你这样咋能促进经济流通,你咋能成为纳税人呢?老妈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工夫不值钱,就当活动手脚了,好好的东西修修就能用,扔了就是败家子。
但看到老妈亲手修好的旧拖把,其功能与新拖把毫无差别,我又有了几分佩服。老妈极有成就感地说:这换上了新的拖把头,不就和新拖把一样了吗?
就这样,我家、老妈家的拖把都有十年以上工龄。
这次,老妈做了右腿膝关节手术,仍在康复中。可闲不下来的老妈伸着仍然僵硬的右腿,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让我打下手,又成功地组合好了一个拖把。
老妈说:这不一样用吗?颇有几分成就感。
小时候,老妈白天上班,晚上缝缝补补。有时电压不稳,电灯明明灭灭;孩子们打打闹闹,时哭时笑。火炉烧得火红,老妈一遍一遍喊着小心。日子虽然清苦,可喧闹中却升腾着人间欢乐。老妈纳着鞋底,哼着洪湖水浪打浪,哼着白毛女,哼着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老妈的歌声时常湮没在我们的打闹声中,可歌声依旧刻在了我的记忆中。
老妈算账、记数字的功夫,我到现在仍甘拜下风。我常常还在嘴里一遍又一遍碎碎念着1+2,2+3,老妈已经完成了她的“珠心算”。
今日阳光正好,花开正红,看着勤劳的老妈在修修补补,家的温暖溢满心怀。
愿老妈健康,继续修旧利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