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天疫情终止
小石子
不得不说,这次疫情对我们影响很大:口罩厂机器轰鸣昼夜生产,医护人员在“刀尖”上逆行,高考日期暂时成了谜……
大家的钱包虽然没鼓但也没瘪;家里的水表、电表跑得飞快,但钟表却跑得很慢……
如果明天疫情终止,你会做什么?有的人想去父母家,扑上去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有的人想到街上路边看看破土而出的绿色生灵;还有的人想到体育场狂奔三五公里,自导自演一部速度与激情……总之,就是累的人想歇歇,歇好了的想干点儿事儿。
一位朋友积极响应号召,宅在家里一动不动,这让本就是“宅男”的他变得更加“自信”了。起初,他很兴奋,买了很多花生、瓜子、啤酒、饮料等等,与火车上的小货车相比就差几瓶矿泉水了。他说,要多喝开水少喝矿泉水,可以预防感冒、抵御病毒。可“幸福”的日子还没捂热乎,就生了“变故”。
他媳妇见不得他这样“堕落”,就让他分担点儿家务,比如洗洗筷子、刷刷碗。朋友不假思索便答应了,毕竟难得有时间“常回家看看”。第二天,增加了扫地和拖地的家务,他权当锻炼身体了。然后,洗衣、做饭、浇花、倒腾衣柜、清理下水,他的“业务量”陡增。我说,他真是个业务高手。他说,他媳妇才是。
居家久了,未免会产生心理疲乏,特别是对时间久了“业务”多了的人,更加疲乏。追剧追得脖子疼、肩膀酸,玩手机玩得头晕眼花,嗑瓜子嗑得口干舌燥,拖地拖得虚汗一身……总想干点儿事儿,看看书、学学习、开开眼吧,可一翻书就昏昏欲睡、梦里神游了。
我问他疫情结束后最想干什么。他喊着对我说:“我要上班!”
另一位朋友春节前回老家探亲,这一探就是两个月。我嘲笑他是“一探究竟”。他刚刚听说暂时不上班的时候,一顿抱怨,一万个不乐意,但我隔着屏幕和几千里地,都听得到他兴奋的心跳声。我骂他虚伪。
他说,他之前三年没回过家了,如果没有这次特殊情况,他又该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回一次家,离一次家,伤两次心。
他骄傲地给我说,他把这么多年心心念念的味道、小时候的感觉都吃回来了,仿佛又过了一次童年。但现在比童年幸福得多,爸妈不管他看电视、玩手机了,不吆喝着起床了,不指使他干活了,不严厉呵斥了,反而是唯命是从、马首是瞻。他顿了一会儿,说,其实还是希望被管束的。我想到了“伯俞泣杖”的故事,其实并非只是伯俞,每个成年人都希望爸妈再打自己一次,而且十分不希望打自己的力气会越来越小。
我问他疫情结束后要干什么,他说:“没那么快,还有几天日子呢!”
还有一位朋友是优秀员工,始终坚守在倒班岗位上。受疫情影响,装置降低了生产负荷。他对此持十分乐观心态,降负荷相当于轻装上阵,生产操作会更平稳些。但是,没过几天他就发现,原料有波动,产品出不去,最难受的还是处于中间的员工。不仅如此,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班组减少了上岗人数,其他上班的人就增加了几分“舒服”度,个个挑重担,既要“吃着碗里”管好自己的一摊事儿,还要“瞧着锅里”支持其他岗位工作。他自嘲道,原本认为自己是一块石头,磨着磨着发现是块儿玉了。
听说他前几天驻厂了,抛下老婆孩子,跟机泵管线同吃同住去了。他倒是很大方,说没关系,反正疫情蹦跶不了几天了。之前他也有过抱怨,但是没等我安慰和鼓励,他自己便说服了自己。我问他到底是矛还是盾呀,他说他有大格局、大智慧,顺便还鄙视了一下我。什么乱七八糟的,我竟无言以对。
我问他疫情结束后要干什么。他说:“关房子里好好宅上三天三夜!”
这个问题我也在问自己,但没找到答案。或许我想做的太多太多,但仿佛又没什么可做的。这次疫情于我而言,只是擦破了点儿皮,没什么大不了,贴个创可贴,站起来继续摸爬滚打、活蹦乱跳。但伤疤种下了,至少留个三年五载,我不想好了伤疤忘了疼,在这伤疤里,有对家人的亏欠,有工作中的不足,有对未来的迷茫。现在,是该好好地思考一下了。
人这一辈子,经历不了几次这样的巨大困难,也没有多少这样的美丽韶华。上天既然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理由,我们不妨从现在开始做些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