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站哨,想到前些日子在哨位上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模样,便自觉地加了衣服。可事实上天气已经如同国内的新冠疫情般悄然回暖,阳光正好,微风不躁,加的衣服显得有些多余。
暖阳斜着爬上了身子,就着那股暖意微闭双眼,究竟是惬意还是舒畅,说不大清楚,只知道是多月来的积寒跑没影儿了。哨位前二十米处是个花坛,前些日子还是厚厚的积雪,不知何时竟凭空消失了。仔细望去,往日雪白的花坛,今日是褐黄中带些淡绿。泥土捧着初生的嫩芽儿,看了让人内心欢喜。
倒也不是我薄情,喜新厌旧地忘记了曾经在笔下体现过的冬日之美好,只是没日没夜地看了几个月的雪白,多少叫人有些不快。
像是发现了新大陆般,我直直地盯着那片花坛和花坛中的嫩绿。暖阳与它们间似乎有着千万干系,暖阳抚慰着它们,它们吸吮着暖阳的光亮,彼此愈发地融为了一体。或者说,它们在初春里彼此慰藉着、补充着。
大约是受了暖阳照拂的缘故,我的内心是温暖且柔软的。只觉得这一切类似于人类的某些情感,亲情、爱情或者友情……
蓦然想到上午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推文:你滴答滴答我,我哗啦哗啦你!看见祖国对诸多疫情国的捐赠数据,间或又想起当初别人给予我们的捐赠,想起中国的一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除去这俏皮标题惹人一笑,更多的是让人感觉到人间有暖。
曾经因年幼,对于大型灾难的理解并不十分通透。可今昔不同,我的姐姐和父亲都穿着白大褂上了抗疫前线,而我也坚守在哨位上。一家人都为抗击疫情工作着,对于一些事情,总归是有了深刻的理解。
家是家,国也是家。再往大一些讲,地球亦是一个家。有时候我会想得比较小众,此次疫情并非尽无益处,起码在命运共同体这方面,多少会带给人们一些思考。在大自然和一些未解疑难面前,无论个体、群体,发达与否,人类显得有些脆弱。地域、种族的差异均不能够阻挡人类团结合作。毕竟,一根筷子能担住的东西,远不及一把筷子能担住的多。
“人间有暖”,简短的四个字,我对其虔诚了许多年。从记忆里已开始模糊的非典,到记忆犹新的埃博拉,再到时下的新冠肺炎,从至今部分农村围墙上还存留的全民抗击非典标语,到中国援助几内亚的抗击埃博拉医疗队,再到今日的钟南山医疗团队……一切遭遇疫情后史诗般的全力以赴,都让我万分相信“人间有暖”。
寒冬与早春都是异常磨人的,今年尤甚之。可人间有暖,又何惧之!
职业不同、职责相近的人们都在努力着,绿芽儿和暖阳在一旁鼓舞着。若每个人都发出自己的光和热,终将积弱水而成江流,再多的病毒与苦楚也都将被这涛涛巨流战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