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治堂
独库公路的火热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些日子,有幸与一个儿时的玩伴在独山子小聚,追忆童年,方知岁月如梭,感慨万千,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他跟我一样,都已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这群八〇后从孩童到中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幸福的一代,共同见证了祖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就让我打开记忆,追寻我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足迹。
农历一九八八年三月初十,正值农耕时节,我出生了,是家里的老二。有人说:“庆幸你是一条龙,否则你可能是头耕牛,一生劳碌的命。”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记忆中暑假的时光都是和村里的娃儿们一起放驴放羊,帮爸妈干各种农活儿。
当时家里的条件在全村还算不错。爸在自家院里开了个小商店,每逢周末就架着驴车带我去镇上进货。那个时候比起邻居家的孩子我是有优越感的,至少我不缺糖吃。
相传,我家祖上是张仲景中医世家,遗憾的是从爷爷那一辈就已失传。大伯虽在村里诊所行医半辈,最终还是把老祖宗留下的秘方都丢了。我们算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每年冬天,爷爷都会拿出家里那些被老鼠啃过的手抄卷本,靠在南墙上晒着太阳,给老辈们念念。当然,爷爷也是德高望重的,村里人有红白喜事都找爷爷主事。
我的父母都是小学毕业。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就算再苦再累,也要供我们上大学。小时候,村里能考上高中的孩子很少。我和哥哥都是从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
再说说生活吧。从小我是睡土炕长大的,冬天可受罪了,手脚满是冻疮,更可恨的是被妈妈藏在柜子里的核桃或是挂在墙上的枣,经常被老鼠惦记。老家是干旱少雨的,从小我是吃涝巴水长大的,也就是村里头那个涝池里聚的雨水。家家用扁担挑水吃,冬天吃水就更难了,有的人家直接把冰块挑回家化成水。直到2001年上初中时,我家才用上了自来水。回想那个时候,夏天口渴了喝上一瓢水是多么幸福。
农村人靠那一亩三分地是很难支撑起一大家开支的,更别说供孩子上学了。后来村里人观念慢慢转变,陆续走出去打工。记得我从初中到高中的那几年,我妈妈每年都要去新疆摘棉花,一走就是小半年。我爸爸在附近小煤窑干苦力活儿,之后又跟着别人干起了泥瓦匠,从小工到大工,供我和哥哥完成大学学业,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今年,我爸爸整整60岁了,还在老家打工。他总是说:“你们在外面开支大,我还能干,也没指望你们哥俩给我养老。”这几年赶上全国脱贫攻坚,儿时的村子只剩下那几条熟悉的街。年轻人都出去闯荡了,村里的老人在“惠民政策”实施后都搬进城里,住上了楼房。我妈妈说:“我这辈子做梦也没想过,我还能做一回城里人。”
我们赶上了新中国飞速发展的好时代,都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我大学毕业后就远离家乡和父母,在独山子工作生活已整整15个年头。这些年,我从消防战斗员、锅炉运行值班员成长为专职党务工作者,拥有幸福的四口之家。
独山子注定是我的归宿,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近,去泥火山、独山子大峡谷、水库等地方,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儿,过了卡子上山纳凉也很方便。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油而生,因石化而兴,更有独库公路吸引了全国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