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泥火山

听姜力讲爷爷的故事

时间:2020-10-26 18:20:50  来源:独山子石化报  作者:程岩磊


“你确定还要写爷爷的故事吗?” 当得知姜力的爷爷已于今年3月去世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当时就有取消采访的念头。

“好!”姜力思考良久后,还是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爷爷在世的时候是个低调、乐观豁达的人,是一名有71年党龄的老党员。”


1924年1月17日,姜力的爷爷姜成胜出生在山东省莱西县(现莱西市),爷爷的父亲死在了日本侵略者的枪口下,身负国仇家恨的姜成胜于1943年参军入伍,从此踏上革命道路。先后在山东省莱西县警卫营、华东三野三十三军九十九师二九七团二营五连、抗美援朝志愿军炮兵第六十三师从军,参加了人民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一枚炮弹近在咫尺


“爷爷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所以他一直特别感恩。解放上海时,有一枚炮弹就落在他面前5米左右的地方,幸好那枚炸弹是哑弹,没有炸。”这是姜力从爷爷口中听到的为数不多的战争场面之一。

姜力的爷爷姜成胜当时所在的华东三野三十三军,是较早进入上海战场的部队之一。经过16天的鏖战,人民解放军夺回了上海,电灯始终是亮的,自来水未停,工厂学校保护完好。而枪声停息后的第一个清晨,当市民们打开家门时,惊奇地发现马路两边湿漉漉的地上,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而姜力的爷爷就是其中之一。


不知名战友的救命之恩


打完上海战役,姜成胜所在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赶到福建集结并集中训练。姜成胜在训练期间染上风寒,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硬扛,后来病情严重,整个人十分虚弱,基本无法正常行动,一名战友主动背着他一路前行。这时,部队又突然接到上朝鲜战场的命令,军令如山,姜成胜和那名对他有救命之恩的战友被重新编排进不同的连队,都踏上了入朝作战的征程。战事紧张,他们匆匆道别,相约凯旋后再见。“如果不是那名战友,我爷爷很可能就会被大部队落下,病死在路上。”姜力说。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结束后,姜成胜一直想找到那名战友,多方打听终于打听到他的消息,却是那名战友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由于时间久远,姜力家人也没能记住那位战士的姓名,然而历史会记住所有为国捐躯的志愿军战士的)……


特别的最后一面


1950年11月前后,姜成胜随部队进入朝鲜作战。前期我军无论是军事装备还是战略物资补给都与当时的世界超级大国美国有着巨大的差距,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有的战士还穿着单衣。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仗着空中优势,对我人民志愿军发动了猛烈进攻,部队里每天都有人伤亡。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姜成胜亲眼看到自己的一位同乡在距离自己不到两米的地方中弹牺牲,所在连队几乎被打散,一阵阵弹雨之后,战场上一度陷入死寂,硝烟中他只能靠着听觉辨别方向,继续向前冲杀……

姜力曾问过爷爷是否还能记起当时连长或团长的姓名,爷爷摇着头说:“记不住了,因为换得太频繁了,牺牲了,又有人顶上去!”

在出国作战期间,家中突然传来了噩耗,姜成胜的母亲病危,然而身处朝鲜战场的他只做了一件事,穿戴整洁,请求组织给他照了一张戎装照,寄回老家,以这种特别的方式让母亲临终前“见”上他一面。

这张照片如今就保存在姜力的手机壳里,她一直珍藏在身边。照片里的姜成胜身着棉军装,双眼直视前方,显得英气十足,目光中透露出无比的坚定。而那时的他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对战斗必胜的坚信?两者都有吧,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可以知道的事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最后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补记一笔,战争期间,姜成胜曾荣立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立功受奖的事情老人生前从未提过,是老人走后他的孙女在他所在单位写的悼词里看到的,也是记载在老人档案里的)。


油田岁月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结束后,1954年1月姜成胜退伍,他带着战争期间获得的军功章,毅然选择回乡,做回一个普通的农民。1956年6月,他响应国家开发建设大油田的号召,来到祖国的大西北——新疆克拉玛依,成为一名石油工人。

姜力说:“其实爷爷从朝鲜战场回来时,是有机会留京的,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就有人留在北京了,也有人像爷爷一样转业,奔赴祖国各地。我曾半开玩笑似的埋怨爷爷,你当初那么轻易地就离开了北京,怎么就不替我们后人想想呢?爷爷说他的确没想过那么多,只知道哪里需要哪里去。”

姜成胜来到克拉玛依新疆石油管理局供应处工作,先后任材料员、人事管理员、生活科副科长,为油田的发展竭尽全力,一干就是27年。27年中,他兢兢业业工作,对党无限忠诚,极少提以前的战斗经历,即使是在家人面前也很少说起那段曾经的荣耀。


退休时光


1983年12月,60岁的姜成胜光荣离休。离休后的他依然保持着规律的生活,每天早晨六点起床锻炼,晨练回来后还为一家人做早饭。离休后不久,老伴儿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从此卧病在床,姜成胜20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老伴儿,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做饭洗衣,端水端药,如厕洗澡,把老伴儿照顾得妥妥帖帖,直到2003年病逝。家里人都希望他能安度晚年,不要过分操劳,可他却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年近70岁时,居然还瞒着家里人帮困难群众义务送液化气罐。离休后的37年里,老人坚持每月到退休站交党费,风雨无阻,即使是在弥留之际,仍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当月的党费交到退休站。

“‘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对于爷爷来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姜力说。


豁达知足


2020年1月,姜成胜老人被确诊患上癌症,全家上下陷入悲痛,老人却十分坦然,反过来安慰家人。

老人说,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亲眼看到自己亲如兄弟的战友一个个倒下,自己经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几度徘徊在鬼门关前,而能亲眼目睹并亲身感受在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人们的幸福生活,见证祖国日益强大,自己已经很知足了!

2020年3月18日,姜成胜老人永远地走了。老人生性豁达,早已看淡一切。用姜力的话说,每当家里遇到过不去的坎儿,爷爷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在他眼里就没有什么难事儿。


问与答


我试图努力通过与姜力的一问一答,去寻找姜成胜同志曾经历的峥嵘岁月。姜力给我的回答中更多的是:“爷爷是个温暖的人,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一个乐观豁达的人!他会带着我读书看报,他会带着我晨练,他会给我做我最喜欢吃的凉拌大白菜……”

我试图追问更多她爷爷口中的战争场面,得到的回答是:“爷爷觉得更多的荣耀应该属于他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而他能替他们见证今日祖国的日益强大已经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情了!”

姜成胜老人家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后人,当年英勇抗战,抛头颅洒热血,不为名也不为利,现在更不会以此作为骄傲和炫耀的资本。

那段过去的岁月,我们年轻人不应忘记,历史也将永远铭记!我们应当感谢姜成胜和他的战友们在战争年代艰苦时期的无私无畏的奉献,任时光流淌,亦带不走英雄们的无上荣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