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泥火山

让“节约粮食”成为时尚

时间:2020-11-06 09:42:37  来源:独山子石化报  作者:李军忠等

“光盘”行动的拱顶石——家庭

李军忠

提起“光盘”行动,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在外就餐时,要根据就餐者的数量来点餐。实际上,家庭的“光盘”行动更重要。毕竟,在家吃饭是经常性的,在外就餐是偶然性的。

家庭做到“光盘”,要比在外就餐的“光盘”更加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采买阶段是家庭“光盘”的最关键环节。

采买时,要首先想想家里的库存食材,翻一下冰箱与菜筐,看看是否还有剩余的食材可以用上。

比如,家里还剩一个饼子,在采购主食的时候,就可以少买一个。家里还剩一个土豆、一个胡萝卜、一个皮牙子,在采购时,这些都要考虑。如果不考虑到这些,就是买买买,哪怕本次采买食材做到了合理搭配、尽善尽美,在餐桌上做到了“光盘”,但总体来看,还是有所欠缺的。

在充分考虑剩余食材的情况下,还要根据就餐人的口味与饭量进行采购,如果采购了不适合就餐人口味的食材,尤其是忽略了主力吃货的喜好,那就非常可能出现剩菜现象。

同时,也要考虑到洗菜者、主厨的喜好。如果选购了洗菜人、主厨不喜欢的食材,这两个环节的人员就有可能采取一些让你想不到的办法拒吃或少吃,形成不小的浪费。

最后一点,也是采买阶段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要少买一点儿,不宜过量采购。过量采购,很容易造成因保管不善导致食材腐败而被迫丢弃。如今,市场经济发达,食材店众多,专业分工很细,保管食材这件事,交给食材经营者会更好,他们更专业。并且,食材店现在都采用电子秤,即便仅买一个土豆、一个辣椒甚至一两根香菜,电子秤都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数量与金额,也绝不会遭遇因为买得少而看到经营者的白眼。

制作阶段,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出符合就餐者口味的饭菜。实际上,“光盘”行动在制作阶段并不要求制作者厨艺有多么精湛,只是不要将菜做得太差即可,最基本的就是不能太咸、太辣、太麻、太油,也就是调料不能太多。口味太重,是不能“光盘”形成浪费的重要原因。

其次,叶子菜,不能做得太多,宜少,争取一次吃完。本次吃不完,下次就不宜再吃了。最后,就是不能将菜炒糊了。菜炒糊了,搁谁也不愿意吃啊!

 

什么才是真有面子

王玉娇

“来来来,再点几个。”

“这些就够了,差不多了。”

“没事儿,多点几个,这能有多少钱!”

前段时间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这是朋友们在点菜时的对话,我们大家也都习惯了这样,似乎只有这样,大家的情意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才有面子。尤其是作为请客的人,总觉得菜一定要多,才显出自己有诚意、够排场。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虚荣而已。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悯农·其二》里,有这样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说从小家长老师就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要体会农民伯伯的不容易。但是,像我这样岁数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没有经历过前胸贴后背的饥饿,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尤其是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自然更不会在意碗中的一粒米、盘中的一口菜。

平日里的我可能是从小受到爸爸妈妈的影响,在外面吃饭,大致会根据自己的饭量而定,不够的时候,再点上一些。可是不能否认,有时候朋友多了聚在一起,我们总是觉得只有够“面子”,才能够“意思”,并逐渐把“奢侈”和“浪费”当成了“面子”。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生活富裕的今天,我们依然要时常牢记艰苦奋斗的年代,居安思危。让“节约粮食”变成主流、时尚,变成我们这一代的最重要的“面子”。

同样,不管是在外面吃饭还是在单位的食堂吃饭,都要养成“打包”的好习惯,每当吃完饭,剩下半碗米饭、一个馒头,或者是一些可以打包的菜时,要尽力做到节俭,把这些饭菜打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让农民的每一滴汗水都不白流,我们要让每一粒粮食都有价值。尤其是全球粮食依然短缺,我们更应该从自己做起,践行“光盘”,把真正的“面子”拿回来,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并在新的时代绽放光彩。

 

蟹钳虽小不能丢

哈达

金秋十月,又到了吃螃蟹的季节,我回老家探亲。每年这个时候,家乡的河蟹最肥,那肥美流油的蟹黄令我魂牵梦绕。从上大学以来,我已经有七年没有吃过家乡的肥蟹了,此次回家,定不能错过这一美味。

妈妈知道我要回来,早早地买了一大袋河蟹蒸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蒸好的河蟹,听着我和他们分享工作中的种种经历,其乐融融。

外甥女才5岁,却和我一样,非常喜欢吃河蟹,不过她嘴馋挑食,只吃蟹黄。大家都吃饱了准备收拾桌子时,发现外甥女丢下了不少蟹钳。盘锦的河蟹,蟹黄和蟹肉都很好吃,但是蟹腿和蟹钳不大,吃起来又比较费劲儿。当我准备把蟹壳和吃剩的蟹腿全部丢掉的时候,妈妈制止我:“这些螃蟹好贵呢,大母蟹80块钱一斤,小孩子吃不动就算了,你这个当舅舅的怎么也跟着连吃带扔的?”

我一时间尴尬得不行,赶忙跟妈妈解释:“妈,这螃蟹腿太小,螃蟹钳又太硬,没啥肉,吃起来费劲儿,现在生活好了,这东西没啥吃头,扔了算了,明天再买呗。”

妈妈叹了口气说:“现在生活是好了,但也不能浪费呀,我小时候谁也舍不得买螃蟹吃,吃螃蟹比吃肉都难得,一只螃蟹吃得干干净净的,一点肉都不剩。这样吧,你把你外甥女的蟹腿蟹钳子都给我留着,我晚上和你爸看电视的时候当零食吃。”我拗不过妈妈只好照做了。

晚上,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着中午剩下的蟹腿蟹钳。蟹钳特别硬,妈妈就用剪刀剪开把蟹肉取出来吃,同时还不忘教育我的小外甥女:“杉杉,你看呀,螃蟹不只是蟹黄好吃,这钳子里的肉也一样好吃。你尝尝,下次吃螃蟹,不能再浪费了。”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外甥女看见她妈妈也在吃她丢下的蟹钳蟹腿,竟不好意思地哭了:“姥姥,我再也不丢蟹钳蟹腿了。”

这只是一件小事,可是我相信这样的事每天都发生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现在的生活条件确实好了,衣食住行都不是难题,但是我们要坚持勤俭节约。

 

为这样的AA点赞

梁红燕

“今天是个好日子……”吃过饭,小唐哼着小曲回到操作台前,脸上洋溢着那种吃饱喝足后的满足感。

“今天是啥好日子?这么开心!”

“吃饭真是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儿,以后我都可以毫无压力地实现‘光盘’了。”

自倡导“光盘”行动以来,大家积极响应,在外面饭馆吃饭时按量点菜,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回家;在食堂吃饭时少量多次取餐。可是在单位吃饭都是食堂配好的满满一盒饭菜,对于小姑娘来说,“光盘”确实有点儿困难,怎么办呢?

“平时你都吃不完啊,今天怎么了?剩下的打包了?”

“今天我和王峥AA制,吃得可开心啦!”

原来王峥每次看到小唐吃饭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而自己又经常吃不饱,偶尔还要加餐,就跟小唐提议:“要不咱俩AA吧,找一双公筷,我们各自吃自己喜欢的菜,你吃不完的主食给我吃,这样既不浪费,我也可以吃饱了。”今天是第一天尝试,很成功,小唐如愿以偿地吃到了单位做的土豆片,王峥也把盘子里的鱼吃得干干净净。一双公筷,“光盘”愉快,为这样的AA制点赞!

 

老板,打包!

韩玉姗

昨天下班后,我去餐馆吃面。忙碌了一天,当一大盘香喷喷的拌面上桌后,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虽说饿了,但吃了一会儿便觉得饱了,这一盘拌面的分量,对我来说着实有些大。我心里犯了难,不打包吧,怪浪费的,打包吧,还有点不好意思……

我抬头扫了一眼,对面桌上坐着一个约摸八九岁的男孩儿,面前也摆着一盘分量十足的拌面。盛装拌面的盘子,比这个孩子的脸还要大。我心想:这么一大盘,我都吃不了,这孩子指定也得剩。好奇心驱使下,我饶有兴趣地坐在那里,想看看男孩究竟会剩下多少。

大约十分钟后,男孩儿盘子里的面还剩下一半,但他已经明显吃不下去了。“他剩的比我还多,跟他比我不算浪费!”我暗想。就在我起身准备离开时,男孩儿对老板说:“叔叔,请帮我打包!”看着男孩儿微笑着把打包好的面食小心地装进手提袋中,我不好意思了。摆在我面前的盘子里还剩下不少面条,我竟准备就这么浪费了,还小心眼作祟,和一个孩子作比较,真真是“打脸”!

好在我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同志,我也说:“老板,打包!”

打包没什么丢人的,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体现了自己的良好素质。“明天带一些保鲜袋去单位吧,把吃不了的馒头、米饭带回家!”想到这儿,我回家的步伐也轻松了不少!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