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完晚饭,我迫不及待地冲向沙发,准备来个“葛优躺”。
刚冲到沙发那儿,老爸就把我叫住了,拿着我的碗盯着我问:“你吃完了吗?”
我疑惑地看着他,回答说:“吃完了呀。”
他一副不满意的样子,说:“你再仔细看看。”
我拿着碗仔细地看了看,说:“噢,碗底还有几粒米。”我有点儿不耐烦,又说,“哎呀,老爸,就那几粒米而已,至于吗?”
老爸的表情严肃起来,说:“怎么不至于?你可别小看这一粒米,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他放下碗筷讲起其中的“大道理”。
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粒米,实则来之不易。农民要整地、育苗、除虫、施肥、灌溉,历时三个多月种子才能发芽、幼苗长成水稻。这一粒小小的果实饱含着农民伯伯的辛苦和汗水。收获之后,还要进行晒谷、分谷、剥壳,然后才能变成我们见到的米粒。这时候的米粒还很粗糙,不能直接食用,还要经过除杂,用砻谷机将稻米的外壳脱去,最后经过蒸煮,才被端上我们的餐桌。
小小的一粒米从种植到成熟成为一粒安全卫生的大米,要经历那么多复杂的工序,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它?
听完了大米的生产过程,我不禁对小小的一粒米刮目相看。不仅是大米,我们吃的任何粮食都来之不易。
老爸告诉我,爷爷那辈人吃过树叶,而现在顿顿能吃上白米饭,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所以,他见不得一丁点儿浪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也要像老爸和爷爷那样,珍惜每一粒粮食,不再浪费一粒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