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泥火山

冬至 你吃饺子了吗

时间:2020-12-22 15:49:10  来源:独山子石化报  作者:张春华等

那碗热气腾腾的洋芋馅饺子

张春华

小时候,每年冬至前一天,母亲就开始着手准备包饺子的食材:白萝卜洗好晾干,擦成细丝在开水里翻滚一会儿,捞出来放凉剁碎;鸡鸭鱼肉早就埋在院子的雪堆里,取肉、化肉、剁肉算是力气活儿,由父亲来干。待母亲和好面一切收拾停当,父亲也剁好了肉馅,在大人调馅、拌馅的过程中,我们小孩子似乎已经闻到了饺子的香味……

那时候,冬天只有萝卜、白菜和洋芋三种蔬菜,饺子馅当然除了萝卜就是白菜。有一年冬至,母亲想起在甘肃老家吃过的洋芋馅饺子特别好吃,决定做一回让我们尝尝。邻居来串门,得知我们要包洋芋馅饺子,禁不住笑道:“甘肃人真是把洋芋当成宝。”那天,天气冷得出奇,再加上对洋芋馅饺子的好奇和渴望,我和弟弟们都没有跑出去玩,待在家里打下手,非常期待洋芋馅饺子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味道。

那天,包饺子的时间似乎非常漫长,纸板上的饺子不断地被父亲送出去冷冻,待案板上也摆满了饺子时,锅里的水正好开了,饥肠辘辘的我们终于等到了煮饺子的时刻。饺子熟了,我们围坐在八仙桌旁正要举起筷子,却听见了敲门声。这时候来客人可真扫兴。那时的农村,去别人家串门不敲门,最多喊一嗓子告诉主人“我来了”。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父亲走过去拉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双颊冻得通红,和他身上穿着的军绿色大衣对比鲜明。他双手拢在袖筒里弯着腰靠着门框,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父亲急忙招呼他坐下,母亲用搪瓷碗盛了满满一大碗饺子,又拿来油泼辣子和醋摆在桌上,对他说:“今天冬至,也算是过小年,来了就是客,快吃吧。”

吃完饺子后,那人的神态活泛起来,说话也顺畅了。他说:“老家是山东沂蒙山地区的,打算去新疆投奔亲戚,却走错了路……”母亲惊喜地说:“沂蒙山是革命老区,全国人民都知道。放心吧,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吃亏受罪的……”父亲仔细看了看那个陌生人随身携带的信封,判断客人要去的地方应该是15公里以外的一个村子。于是,父亲出门联系去镇上的马车,母亲则从抽屉里找出感冒药、退烧药,再三叮嘱他这几天一定要按时吃药,又找出父亲的一件旧棉袄让他穿在大衣里。

村里的马车正好要去镇上拉煤,那位客人可以搭乘马车到镇上。下车后,再在乌伊公路上拦上一辆卡车,顺路就能到达他要去的那个村子了。细心的父亲给他写了那个村子的准确名字,还附上一张简易地图。到了下午,太阳出来了,我们在院子里铲雪,赶马车的师傅来接人了。临出门时,母亲又翻出父亲的棉帽子给客人戴上。马车走了,我和弟弟跟出去,正看见那位客人背过脸去偷偷拭泪。

那年冬至已过去多年了,至今回想起来,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天外面特别冷,家里的炉火特别温暖,母亲包的洋芋馅饺子也特别香,那个客人一边吃一边擦着眼睛……

 

童年的冬至充满仪式感

英子

小时候,吃饺子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冬至的傍晚,奶奶在灶膛边拉着风箱,她探头瞅向火苗时,火光映红了她那慈祥的脸庞。

姐姐们把灶台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干活儿。“好厨子一把盐。如果连盐都放不合适,做出来的饺子肯定香不了。”母亲总是这样要求我们。母亲从小家庭条件优渥,家教和讲究也很多,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生活的仪式感很强。

奶奶则不同,她从小出生在贫困人家,靠给地主家打长工生活,没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很单纯也很茫然。奶奶最喜欢帮几个孙女烧火做饭。有时候灶膛被烟灰堵塞,一大团带烟的红色火苗喷将出来,把奶奶前额的头发都烧焦了,把她的鼻子呛酸了,她还依然眼含泪水、脸上带笑地继续干活儿。

我最小,母亲对我宽松很多。于是,我就像是个“打酱油的”,任凭姐姐们使唤,干些扫地、拾柴、舀水之类的活儿,像个粗使丫鬟,上不了台面。

奶奶会绣花,大多是鸳鸯的图案,镶嵌在枕头上。几个姐姐也学会了针线,缝缝补补都会,我却一样都不会。奶奶有一次笑话我说:“你不学针线茶饭,将来嫁不出去啊。”“我好好学习,将来赚钱养活自己,不需要学会那些!”我硬气地顶撞奶奶。奶奶便拿着拨火棍笑着指向我,一副“此女不可教、没得救”的表情。

姐姐们把饺子包得又小又好看,心灵手巧的她们还包出很多花样儿,如老鼠、扇贝以及金元宝等形状。我则在一旁拿一小块面皮偷偷学,翻来覆去地包空气,怎么也包不好看,被发现了还说我糟蹋面皮。现在想想,里面没有馅,皮都是塌陷的,怎么会好看?

姐姐们按不同形状的饺子分区域摆放在案板上,整整齐齐赏心悦目,看看都能把人馋出口水。那时要是有手机拍个照发个朋友圈,记录奶奶拉风箱和她的四个孙女包饺子的场景,该多么美!饺子煮好后,先舀给安眠在地下的亲人,母亲告诉我们,祖先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后,母亲很庄重地准备贡香和纸钱,待到夜幕来临时,带着我们姐弟五人在村外寻个十字路口,把浓浓的牵挂和思念烧给先祖。那一刻,一种深深的感恩之情像大海的波浪一样在心中涌动。

童年的冬至,至纯至真。慈爱的奶奶、严谨的母亲、心灵手巧的三个姐姐、粗使丫头的我,还有古朴的风箱、灶膛的火苗、热气腾腾的饺子、意想中的先祖……如诗似画,褪去了生活的清寒,让“爱”和“暖”充满着记忆。

 

母亲的冬至

春天

“冬至到,吃水饺,过两天记得去割点儿肉,包饺子。”听了母亲这句话,我知道冬至快到了。

母亲是山东胶南县人,善于做面食,包子、饺子和面条等对母亲来说,驾轻就熟。

记得小时候,每年冬至母亲都包饺子。母亲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对天真的孩童来说,对冬至的盼望,可以简单到一盘饺子,这样的日子平淡而充实。

上大学时,每逢冬至来临,电话的那头都有母亲关切的话语:“记得吃饺子啊。”虽然食堂的饺子没有妈妈的味道,但我还是要多吃几个,然后理直气壮地告诉妈妈:“妈,我吃饺子了。”

我女儿是妈妈带大的。幼时,不记得什么原因,有一段时间不能吃肉,一吃就呕吐。每到吃饺子的时候,母亲就专门为她做一锅素饺子。韭菜鸡蛋水饺主料就是韭菜、鸡蛋,搭配上姜丝等调料,那饺子好吃极了,绝对经典。妈妈取出四五个鸡蛋放在炉灶上,拿起一个,在碗边利落地一磕,然后两手轻轻一掰,蛋黄蛋清就一股脑儿地跳进碗里。等鸡蛋全部躺在碗里,个个像耀眼的太阳,向我女儿发出快乐的光芒。

每每饺子出锅时,夹起一个小巧精致的饺子,对着它“呼呼”地吹点儿凉气,然后把饺子送进嘴里轻轻地咀嚼,一股清香便在口齿间弥漫开来。趁热再喝上几口饺子汤,感觉人生的快乐就是在冬至吃一碗饺子。

饺子就这样把三代人紧紧连在一起,母亲负责做,我和女儿负责吃。现如今,女儿已经长大,到外地读书,岁月静好。

时光飞逝,我也养成了包饺子的习惯。可是此时此刻,却特别想念母亲包的饺子,那热气腾腾的饺子,只要吃上一盘,一种说不出的幸福便随着饺子的热气扩散、扩散……

 

吃饺子护耳朵

刘芮芮

“太冷了,太冷了!”老公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念叨着,“没戴帽子,冻得我耳朵疼。”“那赶快吃饺子吧,要不然耳朵都冻掉了。”我笑着说道。这一幕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趣事:在我们老家,每年冬至是一定要吃饺子的,饺子形似耳朵,吃了饺子,才能够保护耳朵,抵御冬天的寒冷;要是不吃饺子,耳朵就不扛冻,会被冻掉的。

小时候的我们都信以为真,以至于闹出了笑话。七岁那年冬至,奶奶好像把吃饺子的事情给忘记了,早上、中午都没煮饺子,我心里有点儿忐忑不安。下午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吃的什么馅的饺子。问到我的时候,我着急地说:“我还没吃呢!”小伙伴们有些惊讶地问我:“那你耳朵疼不疼?你摸摸还在不在了?”我小心翼翼地用手摸了摸耳朵,说:“在呢,不过有点儿疼,是不是快要冻掉了?”

快要急哭的我紧张又害怕地跑回家了,正好撞见奶奶。她疑惑地问:“乖,发生啥事情了?”我哭着对奶奶说:“奶奶,今天冬至,我没吃饺子,我的耳朵要掉了。奶奶你也没吃,你的耳朵也会被冻掉的。”说着说着,我哭得更厉害了。没想到奶奶听完竟然哈哈大笑,她摸摸我的耳朵对我说:“乖,不会的,放心吧,那都是逗你呢。”可是,当时的我还是不相信,哭着让奶奶煮饺子。奶奶指了指灶台上正在翻滚的水说:“放心吧,奶奶没忘,咱这就下饺子。”我终于吃上了热腾腾的饺子。说来也奇怪,吃完饺子,耳朵竟然不疼了。

每到冬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奶奶都会把我小时候的尴尬事儿讲给大家听,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不过,冬至时节人们也不一定吃饺子,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汤圆、喝羊肉汤。因为以前不懂这些,马虎大意的我也出过丑。

前几年,刚毕业的新分员工在这里没有亲人,我怕她太孤独,就把她邀请到家里一起过冬至。母亲给同事盛了满满一碗饺子,端到她面前,她却有点儿疑惑,好像有什么话想说,但是又因为害羞不敢说。在我的追问下她才告诉我:“我们老家过冬至是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听了她的话,我恍然大悟。好在冰箱里还有一包汤圆,赶紧给她煮上了。吃上汤圆的她开心地说:“哇,好有家的感觉啊!”她开心地讲起她的家乡过冬至的习俗,我也讲了我小时候害怕冻掉耳朵的尴尬事儿,其乐融融。

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家,与父母团聚的机会少了。但是每到冬至,都不忘给父母打个电话,或通过视频聊聊天,叮嘱他们一定不能忘记吃饺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