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支长笛,在书房里珍藏了21年。前年初冬,我终于拿着它走上了拜师学艺的路。
其实,我既不是音乐教师,也不是乐队演奏员,只是一个早已过了知天命年龄的老头儿,学一首歌曲还要费很大力气,怎么会对它产生如此情感?
长笛,一个多么雅致的名字,一个多么苗条的身躯,有着多么清脆、动听的“喉咙”,它发出的天籁之音,让百灵鸟听了也会害羞地低头认输。
记得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从新疆回北京探亲,在王府井大街一家乐器店里,被一个买长笛的顾客的试笛声吸引。他吹奏的《百鸟朝凤》选段,仿佛把我带进了大森林,我呆呆地看着他的手指在笛键上灵巧地跳动,笛音动听之极令人陶醉。
无巧不成书。探亲回疆不久,我订阅的《读者》杂志到了,那期封面上是一个金发女郎吹长笛的摄影作品。我面对着这张照片左看右看,耳边又响起那次在北京王府井乐器店里听到的美妙笛声。三天后,我把那张照片剪下来,放在办公桌玻璃板下,紧挨着我那张“前进路上的座右铭”,也不知为什么,这个在别人眼里很不起眼的小照片,一直在牵着我的心。英国诗人雪莱说:“希望会使你年轻……”也许,我始终有一颗年轻的心。
没有行动的梦想就是空想。1997年秋天,当我再次回京探亲时,终于下决心在新街口那家乐器店花640元钱买了一支北京乐器厂生产的“星城牌”长笛。这支长笛装在一个40厘米长的黑塑料硬盒里,盒内用红金丝绒铺垫,分为三个小隔档,长笛的三大部分稳稳当当地放在隔档里。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包装好,好像对待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总怕在火车上出现磕磕碰碰的意外。
按说下一步该拜师学艺了,可我是一名忙碌的记者,还担任着记者部主任的职务,哪里有什么业余时间呀?总想多写几篇稿件,给年轻人多做个榜样,多帮助新手和通讯员在新闻写作中早点儿上路。就算有业余时间,在办公室里吹长笛也不合适,那些“嗞嗞啦啦”的声音会干扰深夜还在加班编报的同事们呀。
一年又一年,我每年春节放假期间都拿出长笛看一看、摸一摸,好像在和远方归来的孩子对话,始终没有吹响它。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写的三篇消息先后刊登在《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上;发表在人民日报社经济部主办的《中国经济论坛》(期刊)上的通讯《实践造就能工巧匠》获二等奖;一篇论文被评为《新闻三昧》(期刊)年度优秀作品奖,并且在2000年首届记者节荣获“中国石油百优新闻工作者”称号。
2003年8月,我在新闻岗位上光荣退休。一天,我拿出了朋友刚刚给我带来的著名长笛演奏家李学全(曾任北京长笛学会会长)编辑出版的教材和光盘《长笛学习入门》,面对这些雪中送炭的材料,我越看越感兴趣,仿佛已经走进了学习长笛吹奏的音乐殿堂。我拿出我心爱的长笛,对着穿衣镜,按照演奏的姿势和指法反复练习。虽然还不会吹,但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已经感到美滋滋的啦。
随后,我被报社返聘,又忙碌起来。长笛呀长笛,我到底何时才能把你吹响?
金梭和银梭又织出了“2008年2月”的字样。那年春节期间,我的一位好朋友问我:“写了20多年新闻,也不写几篇小说?”“我哪里有那么大本事呀?”“实践出真知嘛……”
又一个10年开始了。长笛,我那支银色的长笛开始出现了淡淡锈迹,就像长在我身上的癣似的,感到很难受。然而,我的精力和时间又投入到如何从新闻写作向小说创作的转型上去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是文学独具的力量。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与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这些话牢牢地记在了我的脑海里。
“十年磨一剑”并非一件易事。文学原理、小说技法、古典名著、现代小说精品……一本本好书让我痴迷,也在我记忆的长河里奔涌。一个个构思和生活积累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故乡情感、军营生活、兵团记忆、油城汗水等丰富的人生经历让我创作了17个短篇小说,共计17万字。期间,不仅“累”坏了一台电脑,我的视力也有所下降,颈椎也开始疼痛起来……
2018年3月,在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我的短篇小说集《八月十五月儿圆》由新疆人民出版社、伊犁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同行的同龄人早已是硕果累累的时候,我才刚刚在试验田里享受到收获的快乐。
2018年11月15日,我带着我那支锈迹斑斑的长笛走进了琴行。老师看着我这个白发过顶的老人,一问已经76岁了,就说:“你还是学个葫芦丝吧,长笛难学,我敢肯定,要不了一个月你就会败下阵来。”老师看我有点儿不服气,又说,“那就试试看吧。但我不收你的学费,因为你不学‘变调’,不按照我的教程走,只吹一个C调,那我就教会你指法,回家苦练去吧,遇到什么问题再来找我。”那天老师还把我那支沉睡了21年的长笛带回家去,好好地检查、保养了一番。
玩玩儿你拥有的爱物,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长笛基本功”我只练了一个月,就开始练习吹乐曲。我学吹的第一首乐曲是故事片《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也就是人们都喜欢叫它《一条大河》的那首歌曲。当我在室外吹奏的时候,还有人跟着我唱呢。
长笛,陪伴了我22年,但让我能够真正驾驭它、吹奏《我的祖国》等8首乐曲的时间才刚满一年。然而,我仿佛觉得长笛那美妙的天籁之音,在那漫长的21年里,天天都在我耳边回荡,那些乐曲是在为新时代的幸福生活伴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