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影”,是前行者的投影。“背影”是有力量的,前行的路上可能会有险滩恶浪,背影可以指引大家共同向前,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共同扛起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在刚刚过去的不平凡的2020年,加氢联合车间对外要应对严峻的行业形势、对内要面对挖潜增效的压力,有什么秘诀能在这种特殊时期取得“标杆车间”的荣誉?要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我们得先从一个个不平凡的“背影”说起。
背影1
“回头看”促使管理提升
1月21日,气温在零下20度左右。在炼油厂加氢联合车间制氢装置检修现场,记者看到公司生产运行处、安质环处HSE管理中心、炼油厂厂领导以及各专业技术人员都在现场,车间技术人员、现场安全监护、仪表维护人员都在忙碌着。
2020年,车间积极展开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由车间主任、书记带头,组织各专业定期开展HAZOP(工艺危险与可操作性评价)、FMEA(设备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JSA(工作前安全分析)等风险评价,完成5000多条风险评价录入,现场排查出来的340多项隐患全部整改完毕。
“检查中发现PSA单元两个阀门内漏,为了确保公司氢网平稳,计划检修消除隐患。”加氢联合车间主任赵鹏说。
每周一早上,在加氢联合车间外操室,各专业技术干部都会对照《现场周检计划表》开展周检工作。
“上周200万吨/年分馏区的保温整改还是不够完整,你查看压力表引线时要多注意。”技术员小张向整改负责人小保提出建议,两人一边朝装置走,一边对现场整改情况进行分析。
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通过周一集中检查,对辖区所有区域进行地毯式摸排检查。周检以当前车间管理要求为主,覆盖装置内各区域、周边及库房,9个检查小组分头检查。每周一,各专业主管要检查上周周检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加强整体规范化管理。
“今天,安全专业专项检查的项目是灭火器,工作重点是参照灭火器标准台账执行。”安全专业主管郭强向技术员强调灭火器的检查标准。
将周检内涵外延,横向发展为专项检查,既协助专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又将周检内涵与专业标准有机结合。为此,安全专业建立灭火器台账,制定检查标准,依照灭火器检查清单逐项打勾确认,做到检查标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如今,各专业都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我要执行标准、维护标准,我还要建立标准”。车间员工也把对现场的检查、整改和确认程序作为日常维护工作。
每天,员工都会问:“ 我今天还有没有哪里需要改进?”定期“回头看”是车间实行的“背影文化”之一。
背影2
“小攻关”助推提质增效
“小飞,咱们80万加热炉热效率这个月指标是多少?”
“上个月我们班完成情况怎么样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关心着80万吨/年催焦柴加氢装置指标完成情况。该加热炉的空气预热器自2009年投用后,空气预热器热管换热效率逐年降低,无法达标。2019年大检修对该空气预热器进行更换后,运行效果显著改善,排烟温度降低到135℃,设计热效率提高到92.39%。经过对排烟温度、炉表面温度、空气过剩系数、CO含量、热效率五项指标综合评比打分,2020年与过去相比,炼油新区该加热炉热效率提高最多,不仅被评为“红旗炉”,还被称为“节能炉”。
工艺上的改进,离不开设备上的精进。每天深入装置巡视检查,对炼油厂安全卫士、车间设备副主任张光明来说是家常便饭。从车间的一头到另一头,他“踩”出了一条安全平稳的“运行路”。施工质量是装置生产、安全、环保的基础,为把质量缺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每一处施工现场都留下了张光明的背影。他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车间长期以来累计下来的问题和改善过程。去年,在全覆盖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得到了及时处理,为车间设备安稳长运行保驾护航。
在保证设备安稳长运行基础上,以攻关推进降本增效。一是开展80万吨/年催焦柴加氢装置鼓风机停用攻关,优化操作参数,最终实现了鼓风机停用后加热炉氧含量、负压、瓦斯耗量和氮氧化物折算含量均保持平稳,节约电费3.654万元/年;二是优化改造设备结构,对20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尾油外送泵进行切削叶轮改造,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设备电耗,降低动力成本17.22万元/年;三是修旧利废,找到同类齿轮配件,进行适当改造,节约了配件采购费用70万元。
“去年,车间推进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发挥全员智慧,各专业之间纵向梳理,专业技术人员到班组之间横向交流,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共提出了110项提质增效措施,提质增效3900万元,积极发挥炼油厂提质增效主战场的作用。”赵鹏说。
每天、每周、每月,车间技术人员重复做着同样的事,一丝不苟,留下了坚持不懈的背影。
背影3
“偏差管理”确保效益最大化
“杜师傅,关于柴油操作调整的偏差分析,我主要想通过对芳烃的调节来阐述,您看看这样写合适么?”200万吨/年分馏内操顾孟森向技能专家杜胜利请教。
“咱们现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产品分馏塔的塔顶温度,将偏重的组分向上拔出,同时注意航煤的抽出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增加经济效益。”杜胜利和顾孟森两人相互探讨着。
作为公司减油增化“稳定器”与炼油高端产品“主战场”,车间持续对20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生产运行状况进行攻关,实现了一种生产方案同时满足军航、民航要求,一套加氢裂化装置同时高产乙烯料、航煤、低凝柴油的目标,并将日常操作波动写成偏差分析,在班组中形成了操作交流的新风景。
加氢联合车间根据石化公司“波动即事故”的管理理念,将班组的波动偏差分析管理与班组五项评比、平稳率考核相关连,制定奖励机制,建立、完善了车间偏差分析管理机制,调动了班组积极性。鼓励班组发现偏差、分析偏差、制定预防措施,不仅提高了班组波动分析水平和异常操作处理能力,而且还完善和丰富了车间工艺偏差分析库。
2020年,车间自主管理的班组级偏差285起,较2019年全年总数(108起)增加了177起。通过探讨日常操作中出现的工艺偏差波动和调整防范方法,内操马萍与徒弟韩雷在第十三届石化公司汽(煤、柴)油加氢工种技能大赛中,双双获奖,马萍摘得银牌,韩磊夺得铜牌。
偏差分析提高了车间对四套装置工艺生产的整体把控力。操作卡是岗位人员进一步了解可操作性的窗口,一份完善的操作卡要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划分和标准明朗的操作步骤。
因此,车间从不同角度,根据现场执行性,技术人员进行全流程跟踪,检验操作卡的可实用性、可执行性,并通过奖励制度让班组员工从实际出发,提出有建议性、有深度的合理化建议,使操作卡更有实操性。
车间生产副主任郭强说:“通过偏差管理找到问题分析根本点,及时调整,增加生产优质乙烯原料和高端油品,有助于让每一滴油的效益最大化。”
2020年,车间完善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鼓励全员踊跃参与,严抓细节,形成了严谨专注的背影。
背影4
“家文化”提升幸福指数
成为标杆车间是全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员工来说,车间就是“家”,一个“家”的稳定离不开“和谐”。
每个班都有“絮絮叨叨”的班长,不断地对家里人进行“洗脑”——安全是底线,学习是根本,岗位是展现本领的战场。“家”里有四平八稳的内操,稳坐DCS操作台前,控制大局;还有跑不死的外操,对四套装置的精准操作技术犹如探囊取物。
车间主任赵鹏说:“车间内部推行全流程大外操,岗位评定星级,一共评了4名大外操,在车间轮岗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班组内外操岗位轮换,互相取长补短,遇到问题默契配合,共同解决。在班组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自己的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有困难时全班齐上阵,温馨的“家文化”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指数。
2020年,车间组织了公司级转化炉长周期运行专项劳动竞赛,车间级提质增效和大平稳专项劳动竞赛,个人、班组获得嘉奖累计超过10万元;发挥劳模工作的引领示范作用,创新创效小组成果获得集团公司三等奖。
2021年,车间将学习贯彻公司和炼油厂的规定和要求,宣讲“大反思、大讨论、大排查”,建立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话语平台,在核算系统中,每月开展不同题目的讨论活动。
“家”不是一个人的,“家”中的每个人都要团结一心,用精湛的业务技术,以崇尚担当的工作作风,用慎终如始的工作理念营造出一个温馨快乐的“家”。2021年,姿态各异的“背影”还在各自忙碌着,他们是“标杆车间”神秘面纱下最朴实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