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畏生命 安全“着陆”
●刘喆
春节期间,又重温了一遍电影《中国机长》。在遭遇险情的生死关头,机长刘长健坚持原则、牢记使命,带领全体机组成员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最终让飞机安全着陆,保卫了飞机上128个人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电影中战胜灾难的那一幕,足以让人欢心鼓舞。然而,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飞机穿越云层、飞机备降以及客舱内失压这几幕也足以让人胆战心惊。影片中那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领大家安全落地”,正是对“敬畏生命”的完美诠释,正是对“安全着陆”的精彩宣言。
影片的内容也引发了我对安全工作的思考。目前,石化公司开展的“大反思、大讨论、大排查”活动不正是在诠释着“安全生产大于天”的主题吗?不正是在提醒着我们每一名普通员工要敬畏生命,每一项工作都要平稳安全“着陆”吗?不正是在教育着我们所有人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眼前的熟悉的事情上做起吗?
安全无小事,只因为生命重于泰山。安全思想意识要首先“着陆”。很多人对事故案例“司空见惯”,把事故当作他人的故事来听,觉得与我无关,认为这些危险离我还有“十万八千里”呢。入耳不深,入脑无痕,更别谈入心了。安全意识讲究的是未雨绸缪,也就是中国古语常谈的忧患意识。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这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同样,只有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识,才会取得好的结果。倘若存在侥幸心理,那么危险也会不断地向我们逼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安全工作中的任何松懈、麻痹思想都是造成重大事故的根源。
安全保障措施同步要“着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用兵之道。对于安全保障工作,我认为关键是识别出风险,并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来控制住风险。在每趟航班上,从飞行员到乘务员再到安全员,他们每一个人都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目的就是为了能保证所有乘客的安全。出发前的每一次检查、确认,都是在识别风险、堵塞漏洞,确保安全保障措施万无一失。反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安全带佩带不规范,安全帽帽带不扎紧,耳塞护目镜只是个“装饰物”,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问题,恰恰却让风险隐患肆意地抬头,那么,安全保障措施就不能够平稳地“着陆”。
最重要的是,安全执行能力要“着陆”。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不是在短时间内养成的。机长刘长健能够在危险时刻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操作动作规范有序,安全措施落实到位,除了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娴熟的技术本领外,还具备一流的安全预案执行能力。这是他年复一年刻苦训练的结果,早已固化为肌肉记忆。
安全预案是确保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快速高效地执行也非常重要。事故猛如虎,也许就是因为预案执行滞后了一秒,就酿成了灾难。安全执行能力体现的是一种综合处置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纸上谈兵,只有脚踏实地去实践,步步稳健地去落实,才能百炼成钢,安全执行和应急处置能力随之也会变得高效得当、有条不紊。
我还是很欣赏刘机长的这句话:“当你认为没有错误的时候,错就一定会来找你。”同样,当你认为非常安全的时候,安全也一定在远离你。
让我们一起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做到安全平稳“着陆”。
有心栽花花开 无心插柳柳绿
●陶彩英
“啧啧,张昀这哥儿们大过年的查出22条隐患,分明是不让隐患过节。”上班期间,乙烯二联合车间的员工们围着主控室电脑讨论隐患查询情况时,发现工艺一值班党员张昀在2月份共查出中度隐患7条、轻度隐患15条。
“为什么能1个月、1天查出那么多隐患?是有心栽花花开遍,还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呢?”大家开玩笑的口气里,充满了对张昀的佩服、羡慕之情。根据车间规定,查出一条中度隐患嘉奖200元,轻度隐患嘉奖40元,仅隐患一项,张昀获得嘉奖就是2000元。
“以前也没查出过这么多隐患,所以2月份也算有心栽花,也算无心插柳吧。车间开展的‘大反思、大讨论、大排查’活动对我触动很大,隐患和危险就在身边看不见的角落。尤其是过年期间,大家容易放松警惕,昼夜温差又很大,导致很多阀门、管线收缩膨胀产生热应力,功能和密封性降低。如果我们不主动排查,隐患就会悄无声息地酿成灾难。”张昀说。
作为党员,张昀也的确是怀着这样的心思在过年上班期间查隐患的。
2月9日那一天,离大年三十还有两天。上白班的张昀走在巡检的路上,路过分离装置碳四外送界区时,他发现界区阀阀盖处泄漏物料。泄漏物周围有很多可燃物料的管线,一旦泄漏面扩大,后果很可怕。张昀立即通过对讲机汇报给班长和值班长,进行现场可燃气体检测和现场阀门的处理。继续往前巡检,用测温仪测试时,发现甲烷制冷冷却器的循环水出口温度过高,又一个隐患被张昀发现了。
“巡检时碰到的两处隐患很明显,谁都可以发现。那么,根据‘大反思、大讨论、大排查’活动的思路,是不是还有很多隐蔽的隐患,需要我主动去听、去找、去闻、去摸、去看才能发现呢?巡检挂牌时间有限,那吃完饭我就有充足的时间查隐患了。‘12·15’事件的教训是那么深刻和惨痛,作为一名党员,作为车间的一员,我有义务和责任把潜藏在装置里的隐患揪出来。”张昀在心里默默地盘算着,然后低头迅速地扒拉完饭,就悄悄地去了装置。那个时间段,不是巡检点,其他同事还在漫不经心地吃饭,谈论着对过年的期待。
张昀来到乙烯精馏塔塔顶回流泵旁时,没有发现有异常。
“没有发现异常不等于真没问题,我得仔细确认一遍,再测试一下。”用测振仪一测试,张昀竟然发现电机水平振动幅度较正常值超高。再来到预切割塔进料泵旁,仔细听声音,感觉不对劲,用测振仪再一测,振动幅度同样超过了正常值。张昀立马将这2条“有心栽花”查到的隐患汇报给值班长、车间技术员。后经车间评估,张昀2月9日发现的4个隐患均为中度隐患。
经统计,2月份,乙烯二联合车间员工共发现隐患250多条,其中,中度65条,轻度190多条,工艺一值班发现的65条隐患中,张昀一个人就占了21条,张昀个人查出的隐患条数和隐患级别,居车间员工隐患排查之首。
可见,经过“大反思、大讨论、大排查”活动的洗礼,党员张昀查隐患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既有巡检路上“无心插柳”而得的隐患,也有午饭后利用休息时间去现场“有心栽花”而得的隐患。
相信经过“大反思、大讨论、大排查”,更多的员工会意识到隐患的危害,查找身边隐患的主动性会被激发,生产会更加平稳。
删繁就简 轻装上阵
●张治堂
自今年1月份以来,热电厂将“大反思、大讨论、大排查”活动和厂部减负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培训、减负意见征集,组织各基层车间召开培训、减负讨论会,对征集到的18项减负措施逐项汇总分析,合并为14项,经讨论采纳意见10项,对4项措施进行优化。
讨论会就培训工作如何“轻痕迹、重实效”为议题展开讨论,同时制定培训减负计划表,落实到全年。
培训工作事关企业员工技能提升、人才培养,事关员工切身利益,事关企业安全生产,一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千头万绪,基层员工最为关切,呼声最高。
为完成年度各项培训指标,达到预期培训效果,厂部、科室、车间想出各种办法,每日一题、每周一测、每月一考、每季一赛,单兵对练、名师带徒、应急演练,采取多项举措促进培训效果提升,却给员工徒增了很多负担,也暴露了较为突出的痕迹管理等形式主义问题。
取消每日一题,每月一考改为每季一考,季度考试不限考试方式(网络考试、现场答辩、笔试均可),规范网络培训平台使用。精炼培训内容,精选培训课件,注重培训效果,各类记录以挂网内容或电子版代替纸质存档材料。
今年,热电厂提高站位,充分采纳基层意见和建议,致力于简化培训形式,注重培训内容,紧盯培训效果,大胆减负。删繁就简轻装上阵,重在实效。
热电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各车间专业特点和人员差异,分层分级培训,用好技师、技能专家等培训资源,用活培训平台及仿真系统,科学培训,精准施策,确保人人有提升、真正见实效。
防微杜渐
狠抓安全
●王玉娇
不知不觉,参加工作已经接近十年了。在这些年中,我看到过很多的安全事故,身边同事在生产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问题,造成轻微人身伤害。可能是因为工作时间长了,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思想渐渐麻痹大意,感觉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在常理之中,毕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可是,在这次“大反思、大讨论、大排查”专项整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通过深入的反思、仔细的剖析、认真的交流,我发现实际上如果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想着安全,时刻惦记着安全,有很多安全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在这次活动中,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些放不开,觉得有什么可反思的,不过就是自己找找自己身上的问题。我一个在车间工作的人,和现场设备装置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自己又能有什么问题呢?
可是,随着讨论的深入,我看到身边的同事越来越深刻地剖析自己,我也认识到自身实际上也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到现场拍照的时候,为了拍出一些精美的照片,就会忽视掉脚下站得稳不稳,有没有存在违章的地方;比如,有时候为了图省事,在下现场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觉得自己并不是在一线岗位上,只是待一会儿就出来,不影响安全。
实际上,这些行为,已经存在着违章,这些做法,已经存在着安全隐患,之所以没有发生问题,只不过是因为侥幸。一旦出现问题,血淋淋的教训必然就在眼前。
安全生产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应小心翼翼,谨慎从事,不能有丝毫“胆大”马虎,才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老师傅,工作了一辈子都没有发生安全问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做了最好的榜样。经过深刻的“反思、讨论、排查”,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要像这些一辈子都没有出现过安全问题的老师傅们一样,在细微处下功夫,踏踏实实地认真工作,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拒绝第一次违章开始,管好自己,做好自己,让安全始终围绕在自己的身边,让自己成为安全生产的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