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生命都是一场孤独的旅途,在旅途上,每天都有遇见。遇见生命、遇见友情、遇见亲情、遇见生活、遇见事业、遇见爱情……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行行走走,每一段、每一程、每一天,都会有无数的遇见,遇见各式各样的人。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在擦肩而过的刹那,让你怦然心动,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激荡心间,忍不住地回眸……
我们一生中,总会有一次心动的遇见。遇见时,就像是早已相识,无须华丽的语言,无须特别的安排,就这样不经意地出现,出现在我们平凡的生命里。就像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如果偶然的邂逅遇上了心爱的人,就是更难得的遇见,也就抓住了幸福!于千万人之中,遇见心动的人是多么不易,多么难得呀!在河边、车上、树下、街角、雨巷、公园、商场……人潮涌动处,擦肩中,我遇见了你,你遇见了我,从此开始了一生的守候……
与妻的遇见,在2000年8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说不清什么原因,突然想理个发,随便走进了一家理发店。我理发,她为我理发。看到镜子中的少女略带羞涩,一脸清纯,长发飘飘,亭亭玉立,怦然心动……
我们相遇了!
三个半月后,我们结婚了!她二十一,我二十九;她来自甘肃,我来自湖北。千里姻缘一线牵,我们在新疆结合了,巍巍天山见证了我们的爱情!从此你心中有了一个我,我心中有了一个你。从此开始了这平平淡淡烟熏火燎的生活。你每天无怨无悔地陪伴着我,关怀着我,照顾着我,伴我走过这漫漫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经历这平凡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眨眼就是二十年。
缘分天注定,应该就是这样吧!人生的际遇,往往就在刹那之间,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前方是怎样一条人生路,在行行走走、寻寻觅觅间,冥冥之中就有这么一个人,在未知的地方等着你的到来,不经意地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由一个美丽的开始,就开始了一生的守候!
遇见你,是我们美丽的缘分。我们因缘相遇,因缘相知,因缘结合,生活也因结合而美满幸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心心相印,相依相伴,明天的路上,游子不再是孤单的身影,紧握彼此的手,用一生去守候,将这美丽的遇见演绎成幸福的一生。感谢你的出现,感谢你出现在我平凡的生命里,陪我走过一段又一段平凡的岁月!
遇见你,真好!
平凡的生命,因偶然的遇见,从此,就有了归宿,有了停泊的港湾。谢谢你给我的爱,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走过春夏秋冬!
每一份爱都有缘由。当心中埋藏多年的那个美好,遇见让你心动的那个人出现时,孤独的人啊,一定要把握这个心动的遇见,不要轻易放弃!当遇见成为美丽的缘分时,幸运的人啊,要懂得珍惜这美丽的遇见!缘起而聚,缘尽而散。在每天的遇见里,亲爱的你,谁让你心动了呢?
与书信相伴
●汪敏
书信曾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交际、交流思想的方式。远隔两地的人,都可以用邮寄书信的方法对话、谈心、商量事情。写信是一种古老的传情达意的方式。展开来信时,就像沐浴秋日午后悠闲的阳光,触摸到的文字仿佛还带着写信人握笔时手指尖的温度。
但,对大多数的现代人来说,这都是老黄历了,现在谁还写信呀?手机电话,太方便了。即便有不方便说出口的话,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发送过去。
我对书信,却一直情有独钟。
小时候因家贫,父亲长年在外做小生意,从记事起,我就常伏在桌前将思念写进纸里,捎给远方的父亲,并焦急地期待回音。长大后我又远离家乡,在多少个孤独的夜晚里、在多少个不眠之夜,一封封书信,寄给远方的父母。一个个文字便成了我心灵的慰藉。
犹记得,当年离开故乡,来到离家数千里外的边陲。年轻的我与其他战友一样,一腔热血,满怀激情,期盼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当地的生产生活面貌。当最初的好奇与新鲜过后,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接踵而至的困难与不适,心中充盈着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这思念,化作文字,翩翩飞向家乡的亲人。父母接到我的书信,心疼女儿,事无巨细地在一个个生活细节上叮嘱我,却又理智地劝我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工作,迎接遇到的一个个挑战。那一时期,父母的书信成了我面对困难时的支柱,支撑着我一步步走来,走向柳暗花明的时刻。
当年,山高路远,回家一趟极其不易。每次回家,都要提前数月计划好,书信告知家乡的父母。父母数着指头,计算着我回家的日子还有多久。母亲早早地开始准备,以便我回家能吃到家乡的各种她心目中的美味;父亲忙着把庭院内外清理一新,让家以最新最美的形象,迎接我这个远离家乡的女儿。
这一切,通过书信,飞越千山万水,飞到我的眼前,我仿佛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看到母亲精心准备的家乡的各种美食……书信,让远在家乡的父母并不遥远。那些日子里,小小的书信承载着我与父母、与亲人的情感。书信也是我们这些远离家乡之人的情感守望,是我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精神养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话逐渐普及,与家乡父母和亲人的联系更加方便,一个电话,亲人的声音会响在耳边。但我依旧对书香纸墨情有独钟,我会用一封含情的书信传达希望,抒发思念。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精心保存着与父母、与亲人、与朋友往来的书信。时不时,我会拆开那些尘封的书信,开启记忆之门,去品味过去的时光、人和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一封小小的书信,寄托了多少情思。通讯还不算发达的时候,它能让我们在纸上留下能够串联起来的美好画面,能让我们重温那份浓浓的情感,沉浸在古典文化之中,何其有幸。
情谊无价
●邓星
辛丑牛年,阿姨88岁,栾大姐78岁,我64岁。我们有共同的业余爱好,打双扣、饮茶。最重要的是我们相互喜欢,都爱独山子,没有理由的那种爱。
阿姨是上海人,曾在独山子炼油厂工作过,在独山子石化的创建、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奉献过体力和智慧。退休后,一直守在独山子过生活。
一天上午,阿姨在电话里说:“明天去十区市场理发,那里离栾师傅家近,理发后去看她。”阿姨有哮喘慢性病多年,上了年纪,出门困难。而栾师傅去年11月在克拉玛依中心医院换了一个膝关节,出院后在家康复理疗。阿姨说下午要去市场买点儿东西,由保姆陪伴。我说:“好,明天见。”
下午,我刚到退休站准备打乒乓球,阿姨电话来了,说保姆陪她打车已经买好东西到栾师傅家单元门口了,她们不会按单元门密码,又忘记带电话本了,让我赶快给栾师傅打电话,开单元门。阿姨虽然上了年纪,办事还那么机智。她看过栾师傅,表达了她的友爱之意后,高兴地回家了。
傍晚,阿姨打来电话,说:“小朋友,对不起。我们约好了一起去看栾师傅,我还放你鸽子。我性子还是急,虽然好想让你陪,但你家孙子太小,你少跑公共场所。你找几位老朋友,我们一起坐坐,拉拉家常打打双扣,点几个菜,高兴一下,钱我出。”阿姨这样为他人着想,的确是我的偶像!
她在独山子炼油厂的建设过程中,故事多得很。独山子展览(博物)馆展出的创业图片中就有她的身影。每次朋友聚会,她就会讲起有趣的炼油史,锅、釜、塔的变化如数家珍。在用锅和釜的年代,女性也干体力活儿,滚超过体重几倍的油桶只是小意思。
那时的大检修特别脏,脸和手都油腻腻的,不得已,用汽油洗脸洗手,皮肤干燥得像锉刀似的。
独山子炼油自动化后,力气活儿轮不到女性做。随之而来的是劳保用品和生活福利花样繁多。女性的皮肤渐渐回归水嫩,上班前也可以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工作起来精力充沛……讲老故事的间隙,阿姨会用上海方言逗我们,再唱一段沪剧。沪剧我听不懂,但是吴侬软语我还是挺受用。
阿姨的丈夫是上世纪50年代南开大学毕业的,他们有仨孩子。十年前,老大因为工作调动,一家去北京生活。老大孝敬父母,在北京给父母买了房子,请二老去北京安度晚年,可他们不去。阿姨常说:“独山子,一旦爱上了,就是一生。”
阿姨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亲情、友情、爱情都拥有。阿姨,我爱你!
“时差夫妻”
是怎么把日子过甜的?
●马雪
石化员工总是和保障装置平稳运行联系在一起,尤其在天寒地冻的冬天,室外装置的维护工作更是繁重,哪怕我们冻得脸通红、手冰凉,巡检同样专注细致,一丝不苟。
有人说,石化人是铁打的,却忘了我们职业身份的背后,也是普普通通的丈夫、妻子,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尤其对于颠倒黑夜白天的倒班夫妻而言,常常一个在睡觉,另一个在上班,所以两人间的互相理解、相互扶持、相互包容,比一般的夫妻更为重要。
李远和霍雁飞不仅同为烯烃一联合车间的员工,还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两口子都是倒班族,常常戏称自己是“时差夫妻”。两口子做同事,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幸福的是,两人能够理解彼此上班的辛苦,特别是每年冬季,体贴的霍雁飞总会跑着去提前发动汽车,让媳妇一出门就能钻进暖乎乎的车里;辛苦的是,由于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两人做事会更加认真,以免给对方带来困扰。问他俩在一个单位烦不烦,霍雁飞说:“生活中我俩有商有量,工作上我俩有说有笑,这样的日子,50年也不腻。”
李远一着凉就容易肚子疼,到单位就犯了老毛病。虽然肚子拧劲儿似的疼,但她谁也没告诉,工作一点儿没耽误。当同事问起她额头上疼出来的汗珠,她一口咬定是干活儿热的。下班回家,老公已经上班了,李远也没咋失望,这么多年习惯了。桌上有张字条,是老公上班前留下的,简简单单六个字:锅里有姜糖水。一边喝着热乎乎的水,李远一边心里埋怨,老公肯定糖放多了,这水怎么这么甜?
两人从结婚后的不理解到偶有埋怨,再从理解到习惯,是所有石化倒班夫妻在工作和家庭中的必经历程。
石化人的爱情也许少了玫瑰的芬芳和巧克力的甜蜜,却因为共同的选择和坚守,多了一份理解和默契。丈夫懂得妻子如何度过一个个无眠的夜晚,妻子懂得丈夫为何在寒冬中依然早出晚归。我们要感谢这些年来,那些结伴同行的石化夫妻,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和这身工装组成了企业发展舞台上最绚烂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