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到第一笔工资后,给老妈买了双口碑很好的老年鞋,花了400多元。然而,一想到我那“抠门”老妈,只得谎报了“军情”,声称某宝打折,只花了50元钱。老妈收到鞋子以后,给我打电话抱怨说,鞋子稍稍贵了一些。不过,可喜的是,除此之外,老妈没有说鞋子的一点儿不好,看样子是很合脚。
内心欢愉的同时,想到自己将要探家,便计划着一定要带我的“抠门”老妈去好好消费一番——去吃她从未吃过的牛排、喝她从未喝过的奶茶、带她去从未去过的旅游景点。也许,可以就此弥补一点儿什么。
买鞋之前,在视频电话里,我不经意地瞥见老妈脚上那双洗得发白了的胶鞋,补丁一共有五处。没记错的话,那双胶鞋老妈已经穿八年了。
老妈是过了太多苦日子的人,孩童时期也好,为人母后也罢,她总是在柴米油盐之中挣扎,无奈之时,只能用“抠”去应对困难。
小时候,我不喜欢和老妈一起赶集,尤其不喜欢和她一起买东西,老妈的“抠”经常让我当街脸红,一把炒菜用的小勺,她都可以还价半天。这样的顾客常常令老板们不耐烦,所以,常会被反问“究竟是买还是不买”。这时,老妈赔罪似的微笑着说:“开起门来做生意,哪有这样赶顾客的道理?我是货比三家了的,看中了老板你这儿的信誉。”这会儿该轮到老板不好意思了,总感觉自己的不耐烦有些说不过去,于是将货物打折卖给老妈。老妈照例是有些高兴的——买的都是家中必不可缺的东西,花了最少的钱。
因为等待老妈砍价的时间太长,我难免有些不耐烦,嘟着嘴以示不满。老妈便苦笑着刮我的鼻子,末了,掏出兜里的钱来,数了又数,给我买上两块滚烫的香辣豆腐吃。那豆腐真是香,不过老妈却从来不吃,说是自己体质不好,吃豆腐容易上火。我暗笑老妈没口福,当时哪里知道豆腐有清热败火的功效呀。
老妈真是“抠”得厉害,小时候,除去不喜欢和老妈一起赶集外,也不喜欢陪老妈出远门。其实,所谓的出远门,指的是一年一度去市里看病。老妈身体一直不好,各种疾病缠身,在一家人的强迫之下,每年她都会去市里看一次病。老爸忙着挣钱,便叫我陪老妈去。
从县里到市里,大约有五个小时的车程,汽车票是108元,火车票折半,但是得中途转乘,麻烦且耗时,而且是站票。老妈当然是选择后者。倘有缘分,那么你在火车上便可以看见,一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不少的母亲和身高只到她腰部的儿子,从一个车厢挤到另一个车厢,最后,在两节车厢的衔接处,母亲争得了够一人的屈身之地,转身唤儿子过来,用她手上的布袋当作儿子的座垫,母亲则站靠在火车的铁皮壁上,随着车身摇摇晃晃地站好几个小时。
其实,老妈的“抠”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只是,若要一一列举难免会叫人伤感,就略去吧。很多事情,总得自己去经历了,或是将要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地感同身受。
这些年,我和姐姐都相继领上了工资,家里的经济条件渐渐地好了起来,日子终于好过了。但是,老妈还是一如既往地“抠”,依旧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我理解老妈,我知道多年养成的节俭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每每想起老妈“抠门”的那些事儿,内心就总觉得愧疚,愧疚小时候那些熬人的风雨,都尽数叫老妈一人扛了去,那些柴米油盐早早就压弯了她的腰,也压白了她的头发。
妈妈爱穿破袜子?
●张治堂
今天,按时下班到家,推开门,客厅里黑漆漆的。心想,妈妈这个时间不会出门呀。我好奇地直接走进卧室,看见妈妈盘坐在床头,戴着老花镜低头缝补一只红袜子,也没开灯,就借着窗外的一点点光亮。我没出声,顺手按下门口的电灯开关,妈妈吓了一跳,抬头说:“你今天回来得挺早,琰华把这双袜子扔进垃圾桶里了,我看一只好好的,另一只稍微有个小洞,就捡起来缝一下,你看我缝得巧吧,一点儿也看不出来缝过。”
我好气又好笑,这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穿破袜子。单位这几年发的袜子攒了好几十双呢,都穿不完,我顺手从衣柜里拎出来一大包塞给妈,说:“都是黑袜子,质量挺好的,你穿吧。”
其实,在我的记忆里,妈妈还真没穿过几双新袜子。小时候,我经常见妈妈穿着一层摞一层不同颜色补丁的旧袜子。她不是没有新袜子,而是一辈子凑合惯了,总舍不得换新的。记得那年夏天,我带着媳妇孩子回甘肃老家,媳妇说没带换洗的袜子,我说你找妈要,妈打开她的大箱子,里面各种款式、颜色的袜子有好多。媳妇笑着问:“哎呀!妈,你这是多少年的存货呀?”
想想有些辛酸。
小时候,家里条件很差,一般农村家庭的收入就是指望一年四季一亩三分地,再喂几只羊卖点儿钱。我们家那点儿收入还不够我和哥哥上大学的费用。为了供我们上学,爸妈什么苦都吃过,但凡能挣钱的活儿都干过。大夏天出去挖树坑、打零工,一天下来挣十几块钱,修渠、修路、修房子,甚至还挖过煤,要知道,那是很危险的。他们把每一分钱都攒下来,就是为了供我们上学。令爸妈欣慰的是,我和哥哥都学业有成,是全村的骄傲。
妈妈是一个多月前从甘肃张掖老家过来的。媳妇快生娃了,这是老家人期盼了几年的大喜事,妈妈特意过来帮我们。我妈年龄并不算大,才57岁。我大概两年没见着妈妈了,她比之前瘦了很多,饭量小了,睡眠也不好,而且浑身各种小毛病,血糖高、血压高、视力模糊、颈肩痛等。唉,我认为都是年轻时吃苦太多落下的病。我担心她的身体,经常叮嘱她:“你在家没事干时,就看看抖音小视频,学学美食,有些养生常识也挺好的,需要啥我都给你置办……”其实,妈心里特别不想拖累我们,所以一直坚持散步、颈椎拍打、眼部按摩、每晚用热水泡脚。
生活让我慢慢变得成熟,岁月也让妈妈容颜憔悴。
在妈妈到独山子的这些日子里,我们彼此关心,每当我在电脑前办公的时候,她会拿过来一个削好的苹果、剥皮的橘子放在一边,并提醒我吃。有时听见我咳嗽,她会很快熬一大碗橙皮姜茶,看着我喝完。
我把之前在网上买的香薰拿给她,告诉她晚上睡前在卧室里点上香薰,可安神助眠;也把自己床头的眼部按摩器拿给妈妈,提醒她每天佩戴一刻钟。而她也像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每天照着我说的做。才坚持了几天,就对我说很有效果。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黄香温席的故事我们都听过。而现实中,当下的年轻人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极个别人还在“啃老”。而父母却十分体谅子女,经常在电话里说:“城里消费高,到处要花钱,没钱了就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为儿女,努力工作,照顾好自己,经营好家庭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同样,作为父母,调理好身体,就是给儿孙的最大福报。
2880枚饺子
●溪琉
惊蛰那天,我接到幼儿园的开学通知,开心地对老公说:“庆祝咱家神兽要回笼了。”老公接茬儿说:“睡不了懒觉了,咱们得自己做饭喽。”我想都没想地接了句话:“怕啥呢,不是有老妈的饺子嘛。”妈妈是标准的山东女人,勤俭持家,饭做得地道不说,家里也收拾得整洁。考虑到我们两口子工作都忙,她包揽了一家人的晚餐。每天下班到爸妈家混饭,成了周围人最羡慕我的一件事儿。
有了孩子后,妈妈接茬儿帮我带娃,她自诩为“移动式保姆”。由于我们上班白天不能陪孩子,为了让宝宝能多睡一会儿,妈妈坐着早班车来照顾他;为了让宝宝营养均衡,妈妈变着花样儿做辅食,研究宝宝的口味喜好。不得不说,因为妈妈的尽心帮助,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地赚着奶粉钱。
最初,在育儿问题上我和爸妈分歧颇大,我不允许孩子爬桌子、上脖子,而父母因为隔代亲,对孩子满怀包容。在孩子不同年龄段出现的行为上我们也有很多争执,比如孩子口欲期爱吃手,我持观望态度,爸妈则会不停地提醒宝宝。爸妈觉得我们带得矫情,我们认为爸妈育儿理念不够科学,两代人的育儿观不停地碰撞着。直到有一天,翻看抖音的妈妈对我说:“带你的时候随心带,现在跟着时代走,多学学也挺好的。”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不禁令我自责,牺牲了退休生活来帮助我带孩子,本就不是他们的义务,没有包容反而多了指指点点的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绝对是“啃老族”的一员。
年少时常听过来人说:“有母不远嫁。”以前不懂,有了孩子后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因为在父母身边,可以无所顾忌地做个孩子,可以在工作了一天后回家“蹭”一顿热饭菜,可以在忙不过来不能接孩子的时候,放心地托付给爸妈。
过年那天,妈妈买了好几公斤肉包饺子,包好的饺子分成小袋,一袋装了20枚。妈妈叮嘱我:“早上下一袋刚好够你俩吃,你们吃饱了送孩子去幼儿园就不用着急了。”
我粗略算了一下,一周吃三顿饺子,一年下来,妈妈为我们准备了2880枚饺子。冰箱里塞满的不仅仅是妈妈的手艺,更是父母无私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