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泥火山

听都梁讲《亮剑》与李云龙

时间:2021-04-23 10:06:14  来源:独山子石化报  作者:张良英

说到抗日电视剧《亮剑》,相信大多数人都比较熟悉。作为一部经典抗日剧,虽然距离《亮剑》播出已经十几年了,但许多情节依旧在心里感动着我,久久挥之不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

 

《亮剑》成功地塑造了李云龙这个主人公。他是地道的农民,几乎没什么文化,性格粗暴,爱说脏话,但又极为豪迈。他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善战、勇猛,很会带兵。为提高士气,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他要求“我的兵”要像一群嗷嗷叫的野狼,常用“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来激励士兵,部队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了悍不畏死、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掩护八路军总部首长撤退的任务中,李云龙所率部队被数倍日军包围,李云龙做出了令日军将领不解的举动——实施反冲锋,一炮炸掉敌人的指挥部,从正面突出重围。这一战令晋绥军358团的团长楚云飞肃然起敬,不得不佩服李云龙的指挥才能。

李云龙直率、粗糙、无矫饰,心底透亮,有一颗赤子之心。他血气方刚,男人气十足,打起仗来诡计多端,方法千奇百怪,很有创造性思维。他尊重战场实际,敢于抗命,不按常规出牌作战,在有些人眼里是一个“歪邪”的指挥员。其实,他是一个注重生活、注重情感的人,更是一个精忠报国、视死如归、赤胆忠心的中国军人。在李云龙身上是有一股“匪气”和“霸气”,他酗酒、骂娘、脏话常挂在口头上,“老子”不绝于耳,可他不失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当战友屡攻日军阵地不下而伤亡惨重的时候,李云龙带领部队挖战壕,依托掩体工事投掷手榴弹,打得山崎大队全军覆没。李云龙身上的缺点只是玉之瑕疵,并不会暗淡他身上熠熠生辉的中国军人之勇猛、智慧、爱国的光芒。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

 

《亮剑》令人爱不释手

 

小说《亮剑》改编的电视剧,凡是看过的人都说:故事实在太精彩了,总有看不够的感觉,是经典之作。我和多数人一样,先看李幼斌主演的电视剧,后看都梁的小说,那是一打开就舍不得放下的那种书。

《亮剑》是一部具有史诗风格和悲剧色彩的战争题材小说。讲述了李云龙传奇的一生。李云龙的人生经历可谓曲折而丰富,起起落落,引人感慨万千。

作为一个血性汉子,李云龙一生奉行的信条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了,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凛然,何等决绝,何等快意,何等气魄。

但我总觉得结尾太让人揪心了,内心纠结。这种纠结一直持续到我有幸当面请教小说《亮剑》的作者都梁老师,这才稍稍明白了一点儿。

 

都梁其人其事

 

那是2019年8月27日上午,天气晴好,独山子文联组织我们听都梁老师谈《亮剑》。参加座谈会的大多数是独山子本土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还有奎屯的作家朋友,地点设在独山子展览(博物)馆小会议室。

都梁1950年生人,军人出身,开过公司,从事过石油勘探技术研究,还有他自己的影视公司。他是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腰身匀称,四肢健壮,肩膀宽圆,浑身充满阳刚之气。

《亮剑》是都梁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创作的直接动因是因为打赌:他和朋友聊天,对当今的小说多有批评。朋友就说,你别光说人家的不行,你写一部出来看看。他说,写就写!于是,他写起了小说,并且一气呵成。初稿只写了8个月,而且用的都是业余时间——白天做生意晚上写,甚至在老人的病床前写。

他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亮剑》写成以后送出版社,人家听说他是“下海”做生意的,开口要他出几万块钱。他说,扯淡吧,不够出版水平我就不出了。最后才找到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书稿经过三次修改,在新千年的钟声敲响之前付印了。小说出版后引起轰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联合在京举行研讨会,研讨会结束的当晚,都梁给责任编辑董保存打电话,只说了一句话:“看来我们这一年都没有白忙活。”

在北京《亮剑》首播新闻发布会现场,应该在最前排就座的都梁,却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主席台的第三排,发布会一完就离场。都梁就是这样一个“好事不出头”的怪人,却接受了独山子人的邀请,给一群平头百姓讲他如何创作《亮剑》。

时间过得太快了,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座谈会就要结束了,我拿出早年购得的《亮剑》请都梁老师签名留念,他接受了我的请求,挥笔在扉页留下墨宝:

张良英先生雅正

  都梁

  2019年8月27日

都梁老师平易近人,没有丝毫嫌弃老朽愚钝的感觉,他接书时看我的眼神,甚至带着几分欣赏。他把素昧平生的我们当朋友,因我痴长几岁,便称我为先生,真是愧不敢当。都梁老师为人谦虚、平等待人的胸襟让人打心底里生出感佩之情,心心相印地走近他、喜欢他。

感恩生命里的所有遇见,感恩人生中的每一本好书。一本好书会为我打开一扇窗、推倒一堵墙,为我擦亮眼睛,学会如何提升自我,告别庸庸碌碌的日子。就像莎士比亚赞美的那样:“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开卷有益,读书增智。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读书,让生活充满诗意的光辉和哲理的光华。读好书,你会感受最好的时代,去拥抱最美的时光,邂逅最好的自己。

 

活出生命的本真

——读《平凡的世界》

●黄安琪

在这个一夜可以崛起一座城的时代,“压力”让我们的内心有了更多的想法,有时也难免使我们的初心蒙上一层灰尘。有时我们也很无奈,当我们坚持做自己,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却因与他人不同而连连受挫。有时,不得不戴上面具,假装很随和的样子。

是保持本真还是顺从大众?我也始终疑惑着,直到读了《平凡的世界》。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孙少安。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却有着与其他人不同的性格,在其他村固本守旧的时候,他却标新立异,想搞出点儿名堂,让生活更好。因此,在其他领导提倡“丰富生产方式”时,他就提出了要对土地进行划分,主张自己种自己的地。虽然在落实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也被村领导进行过思想教育,但是事实说明,这一想法是对的。

孙少安敢想敢做,如建窑烧砖、买牲口拉活儿等。也是因为如此,他成了双水村中的第一富翁。如果他只是安心地做一位农民,那么也一定会和其他农民一样,一生都平平淡淡。我想,他的一生教会我们的是:要坚持自我,即使不能与大多数人产生共鸣,在经过反复思考后,只要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坚持初心。

无论是“矫情”还是“感性”,都是别人认为的,可以不在意。《平凡的世界》中那群平凡的人中,有坚持本性始终保持善良的,也有随波逐流被历史忘却的。他们用平凡的一生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本性,“一定要和大多数人产生共鸣”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确的,也没有活出生命的本真。

 

在工作中修行

——《干法》读后感

●孙慧挺

人生如一场修炼

2005年工作的我到现在已经工作16年了,这么多年的工作使我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无论你是一帆风顺还是磕磕绊绊,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就能够遇见更美好的自己。身处一线倒班岗位,常年披星戴月,有时候也会有埋怨,当我读到《干法》这本书时,我的世界变得宽广了,拥有了全新的视角和思维面对工作。一线可以磨炼出更坚强的自己,实现岗位成才。

《干法》一书中写道,稻盛和夫创立京瓷时年仅27岁,而京瓷现在已成为日本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这样一位“经营之神”却在退休时将自己的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员工,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心智提升。如此超脱的情怀使他拥有了俯瞰人生的视野。

其实,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也如一场修炼。

 

工作是最好的修炼方式

有人说:我的工作只是为了钱,一切向钱看。目前,我们身处于物质繁华的世界,追求金钱无可非议。但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工作真的只是为了钱?当你看到装置平稳安全运行的时候,当你通过努力解决了一场装置波动,当你积极投身于应急处置时,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你能说“认真工作只是为了钱”吗?当你决定要先好好工作,并且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绝对不要抱怨,认真去做。”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工作的意义之后,你就不会再认为工作仅仅是为了赚钱。你会热爱工作,并认为工作是最好的修炼方式,而且会一直身体力行。

 

认真工作让自己变“厚重”

当你实在无助的时候,就努力吧!只有努力才能改变你的人生。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新冠疫情突发时,一线员工响应号召,毅然决然地拿着行李住厂,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当你认真地对待工作时,你就能让自己变得厚重起来。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老一辈农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都闲不住,一年四季总要找点儿事情做才行,闲下来就觉得难受。所以,真没必要把工作和生活对立起来。

极度认真地工作能够改变你的人生。在你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你就应该认真地投入工作,那样你会感到踏实。

 

付出努力 减少烦恼

刚工作的人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感性烦恼。有些人感叹过去那些已经不能改变的事情,比如“我当年要是努力,现在肯定出类拔萃……”没必要想太多的过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减少感性的烦恼,也会让我们更专注于“做事”本身。

我们把工作当作人生的一场修炼,全力以赴地追求完美,我们的心智就会极大地提升,自然能够在充实的工作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