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8日,美国杜邦公司一家化工厂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至少2人受伤。事故报道一出,业界一片哗然。
客观地讲,不能因此否定杜邦公司对行业安全事业作出的贡献,也不能减弱企业对“事故可以避免”的崇高追求,反而更应该激发安全斗志,深刻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今年年初,安全环保工作会强调,要贯穿全年、覆盖全员开展“大反思、大讨论、大排查”活动,系统解决“想不到、看不到、做不到”的问题,全面治理思想上、运行中的隐患。任军革书记强调,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走过场做样子,要真查真改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切实提升公司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大反思”之我见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对于高风险的炼化生产来说,更应时常“参省”,进而做到“无过”。
通过体系审核、专项检查来看,“过”依然存在,问题依然不少,说明有的工作说而未做,有的工作做而无效。“大反思”就是要从思想上、行动上解决“说”和“做”不一致的问题。
一切事故皆有因,而人的因素往往占比最大;一切事故皆有损,而对人身体或心理造成的损伤往往巨大。人在事故的预防、产生、处置、善后等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事故反思就是要以人为切入点,以事故的全过程分析为着力点,重点查找和解决思想作风、管理机制、业务能力等各方面不足,举一反三地排查整改风险隐患,减存量、控增量。
身处事故之中要自我反思,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何根除这一问题,下次如何避免;身处事故之外要换位思考,反思自己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如果发生问题如何应对,防范措施能否进一步完善……通过反思,查找自身不足,强化履职尽责,做到言行一致,最终目的是反思一项问题,完成一次警醒,消除一类隐患,杜绝类似事故。
“大讨论”之我见
或许有人想,我们没有发生事故,不必太在意;我们安全基础好,不会出现这样问题;我们单位安全风险低,差不多就行了……
真的是这样吗?杜邦公司安全管理水平高不高?安全业绩好不好?同样没有逃过事故之灾。
安全工作既看过往,也看当下,还看未来,过去是基础,当下是保障,未来是验证。安全风险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动态的思维和方法去管控。如何获得动态的思维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讨论。讨论是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的良性碰撞,是过往事故总结和未来风险评估的有机结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开言路方能博采众长。班组人员24小时守候装置,拥有敏锐的洞察力,甚至产生了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车间干部经过科学分析和缜密思考,对装置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地;专业处室登高望远,对安全风险有着权威的解读。这些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非讨论难以共享。
无论是内部讨论,还是“跨界”研究,都会激发出新点子,升维吸取事故教训,降维查找自身隐患;升维开展风险辨识,降维落实管控措施。榔头举得高,木桩才能打得深。一升一降之间,有了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角,以及更大的压差和势能,动态变化尽收眼底,过程结果心中有数。
“大排查”之我见
对付风险隐患,最好的办法就是发现并消灭它。无论对领导干部还是班组员工来说,隐患排查都是一项基本功,也是一堂必修课。若想排得细、查得准,重点要练好“四种技能”:
一要练好常规排查之技。班组巡检、干部周检、日检都是基础性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本职责和首要任务。要结合生产特点,采用“运动战”“持久战”的方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展常规排查,做深做细,夯牢夯实,切莫因日久而麻痹、因无问题而放任。
二要练好特定排查之技。如在特殊季节,入冬前开展冬防排查,入伏前开展防自燃排查;如在特定单元开展专业诊断、管理帮扶、专项检查;如在特殊部位定期开展小接管、干气密封、火炬线等重点部位排查……针对各个高风险环节,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关注变化,提前应对,差异化开展隐患排查,将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三要练好反思排查之技。每年行业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在惋惜同情之时更要认识到,用血和泪形成的事故资源和惨痛教训弥足珍贵。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吸取教训、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地排查隐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确保事故不再发生、悲剧不再上演。
四要练好系统排查之技。投用前的安全检查验收、每年的内外部体系审核都是对装置完好性的全面“体检”,从头到尾、由内而外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做到无空白、无盲区、无死角。
当前,石化公司“大反思、大讨论、大排查”活动正在有序开展,方向已明、方案已定、方法已知,能否识别大风险、消除大隐患、杜绝大事故,关键看落实、看深度、看效果。我们坚信,只要反思深刻、讨论有效、排查到位,必能实现隐患的有效治理、安全的不断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