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商店,萦绕着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1958年9月,我从山东老家来到独山子。那年我11岁,正上小学四年级,过去在农村没有学习用具要添置。初来乍到,到什么地方购买作业本、铅笔和文具盒等我一无所知。
父亲对我说:“儿子,别着急,你要的学习用品我带你到号称‘小上海’的八一商店去买,那里的东西齐全又便宜。”我兴冲冲地和爸爸往八一商店走去,到了那里一看,天哪,这哪里是“小上海”,里面连父亲和我加起来不足20人!商店坐东朝西,就是一个“地窝子”。里面摆满了各种日用品,进到商店里人都转不开身。由此,这个商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时间推移,我终于从大人们口中了解到,这里为什么叫“小上海”。原来,中苏石油公司成立后,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及部队转业的指战员纷纷响应祖国召唤,前来边疆参加石油建设。由于没有住房,他们全都住在八一商店周围的地窝子里。人们工余时间到商店里买日用品,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繁华,这个地方博得了“小上海”的雅号。
长大后我明白了,这其实是独山子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焕发出的一种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1961年,根据石油会战新形势的需要,八一商店在地窝子西侧重新选址盖起了新商店,从此搬进了明亮又宽敞的新店,商品更加齐全,花样不断翻新。商店的工作人员把最好的时令商品全都摆上了货架。
你可别说,在我的记忆中,八一商店的售货员们服务最热情,态度最和蔼。他们讲诚实、守信用,童叟无欺,从不缺斤少两。特别是1960年到1962年,对油城人民来说三年最困难的时期,八一商店从领导到店员,奔走在兵团各个团场,把各种日用品、食品等物资采购进店,用以供应油城各族人民。商店的商品不但便宜而且接地气、惠民众、解民忧,深受油城各族人民喜爱,包括山里的牧民。可以说,八一商店的职工们见证了油城的发展壮大,他们与油城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赢得了油城人民的信赖和支持,八一商店也成为大家心中的“购物天堂”。
1968年9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将八一商店柜台及库房内的物资冲走,洪水过后,到处是一堆堆、一捆捆的商品,有毛巾、布匹、浴巾、文具等。油城人民知道八一商店遭了难,自发把捡到的商品用自行车、人力车、毛驴车等送回商店,还有许多老大爷老大娘拄着拐棍去送捡到的商品。商店的领导及店员们含着眼泪收下商品,询问他们的名字,无一人肯说,都是做了好事不留名。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这就是可爱可敬的油城人和让人难以忘怀的八一商店!
如今,八一商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会长久地留存在油城人民心灵的最深处,因为它盛满了油城人民最温馨、最甜美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