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塔县文旅局阿力甫·阿克木汗!”这是34岁的塔县文旅局副局长阿力甫录制短视频时最常用的开场白。
三月底四月初,刚在广州参加完新疆文旅推介活动,阿力甫就回到家乡。他辗转于县城的肖贡巴哈尔节庆祝活动现场、各乡杏花节直播现场、网红公路——盘龙古道等诸多热门旅游区域。
“三月份,四条短视频全部是关于肖贡巴哈尔节和杏花节的,仅抖音平台播放量就有1350多万。”就像往常一样,这个春天,阿力甫继续在公务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录制视频,通过网络向外界发出“新疆是个好地方,做冰山上的来客”的热情邀约。

阿力甫第一次在遥远的西陲高原感受到网络能量也是在杏花盛开的春天。去年3月28日,一次无心插柳之举,让他随着家乡的杏花一起走红网络,得名“网红局长”。不过,他更喜欢人们喊他的全名。
“130.2万的播放量,这是很大的激励!”阿力甫对第一条视频记忆犹新。这一下为这个边境县增添了发展旅游的强大信心和新机遇。今年肖贡巴哈尔节期间,塔县盘活老旧建筑,进行招商拍卖改建,18间酒店一抢而光。
出现在镜头前的阿力甫,总是一身标准笔挺的西装。他说,西装更加大众化,容易被不同的人接受。“我们只在特定节日才穿传统盛装。时代在发展变化,县里的年轻人都很潮、有活力,在很多方面都是与国际接轨的。”
传统与现代兼备,是这片高原上的特色,也是阿力甫计划中的塔县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路。
《冰山上的来客》是塔县的集体记忆,阿力甫把这部黑白影片看了不下20遍。“我们现在唱的还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过,已经有吉他、钢琴等其他版本,甚至还走出了国门。”阿力甫认为,塔县旅游必须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把服务质量提高、创新。
阿力甫的父辈来自马尔洋乡迭村,那里距离县城约150公里,这是一段盛夏飞雪、需要驾车行驶约4个小时的崎岖山路。2019年,随着脱贫攻坚战挺进到“最后一公里”,塔县实现脱贫摘帽,不少偏远村庄得以摆脱无电、无网、不通公路的历史。

“这意味着我们的底子不厚。只有直面旅游发展中的短板、不足,才能追赶先进地区。”阿力甫一直盼着有更多人能来塔县旅游,同时又担心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就像是还没有把家乡发展好、打扮美,她就被推到了前台,供大家品评。”
春潮在前,容不得半点踟蹰不前。塔县和阿力甫都在奋力追赶。
赏花期间,塔县借机召开一场辣味十足的文旅座谈会。十多位旅行社经理应邀出席,就吃、住、游、购、娱、信息共享等有关塔县旅游的难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面对面的文旅部门负责人现场照单全收,并承诺加紧改进。
昆仑峡谷中的库科西鲁格乡也加入到花季直播。杏花节期间,37岁的乡村振兴干事艾力西尔·库里巴依第一次用乡政府的账号开起直播。
有人问杏花开得怎么样、有人要看表演节目、有人还要看美食,艾力西尔几乎有求必应。没有华丽的技巧、没有夸张的呼喊,当他在深山小村巴扎、田间杏林穿梭时,能看到风尘仆仆中带着的满满诚意。

在他的镜头里有出售自家酸奶、手剥杏仁的塔吉克族老人,也有第一次穿着旗袍走上舞台的年轻村民,还有操着各地口音拿着相机的背包客,当然也少不了一脸纯真、欢快奔跑的小孩。
抬头仍然是接近“一线天”的大峡谷,塔什库尔干河还是昼夜不息。但深山里的小世界从未如此与外界接近。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是关于新疆喀什地区旅游最有名的宣传语之一。阿力甫和更多的塔县人都在下决心:到了喀什,一定要来塔县领略帕米尔风情。
因为,帕米尔的花儿,就是这样红,红得好像高原上的人奔向美好生活的决心。
(新华每日电讯4月7日《帕米尔,花儿就是这样红》节选 作者:胡虎虎)